-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王安石]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篇一:登飞来峰王安石
登飞来峰王安石朗诵:方明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
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飞来,故
名。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
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
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译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作品鉴赏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三十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
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该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
海之作。那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
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
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
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
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
“因为”、“由于”讲。人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
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
事,实际。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
使人愁。”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
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
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
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这首诗和唐朝
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
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
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
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
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
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
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该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
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
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1个政
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
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
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
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
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
座右铭。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
公。宋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宋8大家”之一。他出生在1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
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
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
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
吏。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