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
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
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文言虚词大多
“身兼数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考生在
平时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
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文言文
阅读方法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技巧
一、代入筛选法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
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
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
“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
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
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
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
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
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
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
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
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
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
“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
“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
璧”,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
志”/“吾其(还是)还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
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尤其需注意,在
句末动词后,有时是兼词“于此”,如“风雨兴焉”;在句末形容词后,
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盘盘焉”。
五、全句关照法
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
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
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
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
的。
以“也”为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
断);②“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表陈述);③“雷霆乍惊,宫
车过也”(表解释);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表疑问);⑤“古之人不
余欺也”(表感叹);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中表舒缓语气或停
顿);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
六、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牢记课文中出现过的
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便有助于快速解题。文言句式有两大类:特殊句
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较易识别的判断句、被动句外,重点是
倒装句。如主谓倒装“……矣,……”(“甚矣,汝之不惠。”)、定语
后置“……之……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
“……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较多,须熟记的如:“不
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无以……”(“军中无以为
乐”)、“何……为?”(“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如……
何?”“若……何?”“奈……何?”(“如太行、王屋何?”)、“所
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七、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A6515塔吊性能说明书-WA6515-10B 操作手册.pdf VIP
- Q_ZFZY 0028S-2019蜂胶乙醇提取物.pdf
- 2025年蛇年元旦幼儿园庆典新年联欢晚会活动主题班会PPT模板5.pptx
- 国开(山东)51704-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期末终结性考核试题-100分答案.doc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pdf VIP
- 新准则主要变化.pptx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docx
- 必威体育精装版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复习题内附答案.docx VIP
- 医院2023年第二次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