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说课稿(课程达标)2.pdf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说课稿(课程达标)2.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题眼,初略感知课文

通过人物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通过默读,理清写作顺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教

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初略读懂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搜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导入单元学习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本组课

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将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

命先辈。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李大钊同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忆了哪一天

使“我”忘不了?忆了哪些事情?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

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谁能用自己地语言简单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

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

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3、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情况。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十六年

前哪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同桌可以商量。

3.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被审时);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五、作业设置

书写生字和抄写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被审时(18——29)

被害后(30——32)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地方表

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勾画下来,

写出体会。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

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

可以体会到。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

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

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

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

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

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