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地理精品试卷
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纸上,认真读题,字迹工整。
一、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60分)
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
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达。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及主要城市分布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多“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这类特色民居是因为()
A.此地盛产石材,便于建桥B.河湖纵横交错,水运便利
C.房屋多坐南朝北,防止暴晒D.文化发达,墙壁多水彩画
2.隋唐之后,扬州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因素为()
A.气候B.农业C.手工业D.交通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析]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及地域景观。读图可知,该区域民居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为我
国的江南水乡景观。该地河湖纵横交错,故为方便居民出行,多建桥,并非因盛产石材而
1
高中地理精品试卷
建桥,A错误;河湖多,水运便利,B正确;由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房屋多
坐北朝南,C错误;该区域民居的典型特征为青砖白墙,墙上基本没有水彩画,D错误。故
选B。
[2题详析]
本题考查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
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且隋朝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大幅度扩修,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
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附近,交通区位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
都,D正确,和气候、农业、手工业关系不大,故ABC错。故选D。
[『点石成金』]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⑴自然因素①地形:海拔低或沿海平原地带②气
候:气温、降水适宜的地区③河流:河流的汇合处、入海河口、运河的起点或终点等,如
重庆、武汉、上海、九江等④矿场:矿场资源丰富地区,如大同(煤矿)、大庆、阿伯丁
(石油)、鞍山、攀枝花(铁矿)等⑵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交通沿线,如南京、宝鸡、
扬州等②政治:政治中心,如北京③军事:军事活动中心,如嘉峪关、锦州④宗教:宗教
活动中心,如拉萨、麦加等。
“木桶效应”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
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
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下表为A城市人口容量表(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
题。
测算方法适度人口容量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311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07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227345
3.利用所学相关人口理论,推算A城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
别是()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4.增加A城市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①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②开源与节流并重,积极发展新能源
2
高中地理精品试卷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消费快速提高生活质量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答案]3.D4.C
[解析]
[3题详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容量主要由最少的资源决定的。结合表格可知,A城市适宜人口容量
最低为207万,最大人口容量最低为338万,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4题详析]
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