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的重现与隐喻——新时期文学中的“病态”叙事.pdf

“病”的重现与隐喻——新时期文学中的“病态”叙事.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的重现与隐喻——新时期文学中的

“病态”叙事

继五四思想启蒙以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疾

病”意象又一次涌现于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病态”叙事的

重现具有更为复杂、新颖的情感指向和隐喻内涵:一方面

作者借丰富的疾病意象传达其对于历史、文化、社会的隐

喻性思考;另一方面伴随对疾病意象的审美化、奇观化滥

用和过度演绎,疾病意象隐喻内涵的“空心化”等问题也因

之出现。对新时期病态叙事的重现及其隐喻内涵的分析,

须结合中国文学史及传统文化内核进行溯源式的流变考

察,回归具体历史、文化、社会语境以揭示其背后隐秘的

现实动因及时代考量,厘清这一阶段作家对于病态话语的

多重建构及其复杂的情感指向,辨析其局限性所在。

“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

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疾病是生存永恒的主

题,也是以人为对象的文学书写无法回避的话题。在五四

时期思想启蒙的文化氛围与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有识

之士频繁借用疾病意象隐喻中国在社会、文化、思想层面

的软弱愚昧。而1980年代受“再启蒙”思潮影响,疾病意象

1

又一次涌现于当时充满反思批判意味的文学创作中,这一

时期“病态”叙事的重现呈现出更为复杂、新颖的情感指向

与隐喻内涵。虽然,不少研究者将兴趣点集中于典型作家

作品及具体文学现象,试图借助“对象化”的文学解读与

现象分析,归纳新时期文学病态叙事的阶段性特征及意义,

但客观而言,无论作为意象还是主题,中国文学对病态的

关注与呈现都并非一朝一夕之新现象。梳理文学史发展脉

络可以发现,病态叙事与疾病隐喻始终是伏埋于作家笔下

的草蛇灰线,只有将坐标置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历程才

能更为客观地言说病态,只有回归中国文学史以及传统文

化内核进行溯源式的流变考察,并结合20世纪末具体的

历史、文化、社会语境揭示其“现代性”特质,才能更加准

确地把握病态叙事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透视其阶

段性重现背后隐秘的现实动因与时代考量,更好地厘清新

时期作家对于病态话语的多重建构及其复杂的情感指向。

2

“病态”书写的传统审美情结与文化内核

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曾提及两位心怀大愿的特别人

物:“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

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

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两者分

别勾勒出不同的活法,一则向往颇为传统而庸众的食色人

生,另一则期待着病苦却雅致的文人情调。吐出的“半口血”

既显出才子忧郁多病的孱弱,又不至于使其受到生命威胁

而难以维持闲淡静好的风雅情趣,似乎只有配着病态的肉

体才更能烘托出那份感时伤怀、遗世独傲的文人气质。这

份看似离奇实则“周到”的愿望将中国文人骨子里的“病态”

情结袒露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影响并造就了中国传统文人

3

特殊的生命感悟与人生理想,更投射于他们的文字中间,

表现出他们对于病态主题的恒久关注与偏爱。

自古文人墨客就喜于诗词歌赋中借疾病意象传达惆

怅、苦闷、相思、悲愤等复杂幽深的情感心绪,如杜甫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柳宗

元的“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均以病

苦潦倒的愁容形象惋叹漂泊无依的凄凉晚景和客居他乡

的忧愁离思。陆游的“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则借

病体消瘦难撑纱帽的形象,抒发被贬官远郊、无力报国的

苦痛焦灼。李煜的“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

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

与问空王”(《病重感怀》)更字字句句借病中凄凉憔悴的

情形悲叹人事、家事、国事的萧条,在愁苦和病痛中对家

国命运发出悲切沉痛的质问。

不仅如此,中国自古便有着对“病美人”的特别偏爱,

“西子捧心”即形容美女的病态愈增其妍。“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

文档评论(0)

176****55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