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 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39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备战2025年高考 地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39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热度★★★☆☆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地域

差异

发达国家更突出

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

[特别提示]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三、可持续发展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eq\b\lc\{\rc\(\a\vs4\al\co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特别提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庞大的人口基数。

②人均资源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范围扩大。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发展清洁生产

农业

推行生态农业

公众

提倡适度消费

〖图文拓展〗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产生活,同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的索取和排放超过环境的再生和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种种环境问题。图中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的箭头是指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图中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的箭头指环境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的压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了种种环境问题。

3.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生产→污染排放”单向流动型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考向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度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

公司漏油事件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