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诗歌体现的劳动者的苦与乐,体会古代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和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劳动精神。
2.吟咏诗韵,学习《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体味“诚斋体”的
创作风格。
3.学习评价诗歌的不同视角,抓住诗歌的主要特征准确评价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紧扣《芣苢》产生变化的六个动词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理解先民的劳
动之乐。
2.分析《插秧歌》自然质朴的语言,理解先民的劳作之苦和勤劳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点拨法3.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论文《浅谈〈诗经〉中的农事诗》,了解农事诗的概念及其类型。
2.预习《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给生字词注音。
3.阅读《〈诗经〉离我们远吗》《花红别样》,了解《诗经》相关基础知识、
杨万里的生平和“诚斋体”的风格特点。
4.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两首诗歌中的农事场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的第二单元由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
古代诗歌组成,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状态
和劳动价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芣苢》和《插秧歌》两首农事诗,穿越时空,
感受先民的劳动状态和劳动精神。
二、检查预习,释疑解惑
活动一:聆听吟诵,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两首诗歌的吟诵音频,学生通过听觉的感受初步体会诗歌的内涵与
情感。
活动二:诵读诗歌,检查字音。
学生诵读两首诗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活动三:课堂分享,釋疑解惑。
过渡语:老师通过作业批改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插秧歌》展示的农事场景
描绘得细致生动且差别不大,但是对于《芣苢》展示的农事场景描绘得千差万
别。
展示6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预习写作成果——《芣苢》中描绘的农事场景。
PPT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差异:诗歌中的人物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诗歌
中的人物年龄是妇女还是少女,是老人还是儿童?诗歌中的人物数量是一个还
是一群?
点拨:PPT展示车前草和车前子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芣苢的功能和作用——
野菜或者帮助顺利怀孕生子的药材。
补充资料:“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传》
分析植物:芣苢就是车前草,一种草本植物,今天的中医认为它有药用价值,
在《诗经》时代估计对它没有那么多认知,可能只是当做一种野菜。也有古书
记载古人常将芣苢当做是帮助怀孕生子的药材。且采摘芣苢是一种轻体力劳动,
女性从事采集,男性从事狩猎在当时较为常见,据此推测劳动者应该是女性。
作为《国风》中的民歌《芣苢》明显带有唱和色彩,据此推测劳动者应该不止
一位,而应该是一起劳动的一群女性。
得出结论:诗歌中的人物性别——女性,诗歌中的人物年龄——妇女,诗歌
中的人物数量——一群。
三、分组讨论,深度评价
PPT展示名家点评两首诗歌的内容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评价《芣苢》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
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
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唐宋诗》徐中玉评价《插秧
歌》
结合自己描绘的农事场景和对诗歌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说说你是否赞成吴师
道和徐中玉对《芣苢》和《插秧歌》的评价?并给出你的理由。
点拨:1.是否赞成前人的评价,既可以考虑前人评价的对不对、好不好,也
可以考虑前人评价的全不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