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城轨车辆专业校企
“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赵振乾王维华王鹏程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2期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
职院校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从校企“双元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双元育人”
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元育人”的平台建设以及校企共建教学师资团队四个方面分析,
探索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的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实践探索
2024年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地铁全自
动运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H23Y3066);2023年度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
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赛教融合”背景下城轨车辆检修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研究与开
发》(项目编号:XY2319)。
在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不断
加大,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
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
2018年)》明确提出: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
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讲,推
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创新及社会
服务等内涵指标全面提升的重要内容;从企业角度而言,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为其提
供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服务创新能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必备条件。
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是确保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长效并实质性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创新城市轨道车辆
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发展动
力;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专业建设质量;紧密对接轨道交
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创新专业校企1.共建机制,提升专业发展动力
坚持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融入的建设机制,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
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平台、师资团队及课程资源
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专业校企共建机制。专业建设可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探索适合校企双方
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并形成企业主导专业、对接产业的全新合作机制,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
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标准,共建教学师资队伍、产教融合
性实训基地、城轨车辆产业学院,并按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环节,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协同
育人。
建立健2.全管理制度,确保专业长效发展
制度体系建设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建立与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相
适应的管理机制与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岗位
职责及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依托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资源优势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专业群负责人、校外专家及学生代
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专业建设与发展;在质量保证体系方
面,建立专业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建立動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适应产业需求3.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轨道交通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轨道交通
行业对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在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
保证体系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质量反
馈机制,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考核性诊改标准;建设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和实习实训信息化
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专业
教学和实习的动态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