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离骚》今注本注音差异考辨
作者:卢娉
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4期
摘要:《楚辞》今注本中字词注音存在诸多分歧。今注本《离骚》中的字词注音也有差
异,其差异表现有声调的不同、声母的不同和韵母的不同等。产生注音歧异的原因至少有注音
依据不同、多音字、异体字和反切今读等方面。
关键词:《离骚》;注音;分歧
近年出版的多种《楚辞》版本,在注音释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分歧不仅给读者造成
了辨识上的混乱,也为相关研究者带来很大困惑。有鉴于此,我们以林家骊译注的《楚辞》
[1]、聂石樵的《楚辞选注》[2]、李振华译注的《楚辞》[3]、吴广平注译的《楚辞》[4]、李山
的《楚辞译注》[5]、刘让言的《屈原楚辞注》[6]等今注本为研究对象,从《离骚》中选取11
条存在注音差异的字词进行考辨,并就注音分歧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各家注本所参照的底本并不完全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对字
词的注音释义的不同。如林家骊在书中序言提到:“楚辞源远流长、深厚博大,引起历代文人
的高度重视,以致《楚辞》出现了众多的注本和篇目不同的文本,但始终以东汉王逸的《楚
辞》篇目为流传最广、以宋代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为最常见之注本,本书即以学界通行的中
华书局点校汲古阁刊本《楚辞补注》作为底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离骚》、《九歌》等楚辞
精华。”[1](P7)聂石樵在《楚辞选注》序言中说:“这个注本主要是根据明人复印的宋刊本
《楚辞补注》和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编注的,同时参考了历代其他重要注本。对各本文字的
不同,择善而从;有足资参考的异文,摘要注明。”[2](P8)吴广平亦在前言中称,此书《楚
辞》原文以《楚辞章句补注》十七卷为底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影印版朱熹《楚辞集
注》为主校本,同时参校历代其他重要注本[4](P3)。刘让言在《屈原楚辞注》中说明:“原
文主要依据《四部丛刊》影印的明翻宋本《楚辞补注》,同时参考中华书局影印的宋端平本
《楚辞集注》以及其他重要注本。文字如有不同,择优而从。”[6](P29)
一、《离骚》字音今注分歧
关于《离骚》中出现的注音问题,我们择取以下11条进行考辨。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降”字,林家骊注为hōng,阴平;聂石樵注为hóng,阳平。两家注音的分歧主要在于“降”
字的声调。
按:《说文解字·部》:“降,下也。从,夅声。”[7](P306)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
“降,乎攻切,下也。”[8](P4)南宋朱熹《楚辞集注》:“降,叶乎攻反,下也。”[9](P7)
在《康熙字典》中,“降”字有三种读音。第一种读音是:“《广韵》下江切。《集韵》《韵
会》《正音》胡江切。并音缸。《尔雅·释诂》:降,落也。……《玉篇》:降,伏也。”即读
为xiáng。第二种读音是:“《集韵》乎攻切。音䃔。下也。又《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
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注》降,乎攻反。……又《唐韵
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
即读为hóng,今读为jiàng。第三种读音是:“《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巷切。
音绛。《玉篇》:下也,落也,归也。《正韵》:贬也。〇按降以去声为正音,自《玉篇》
始。”[10](P1338)即读为jiàng。
根据音义匹配原则,“降”字在此处可以有两种读音:即jiàng或hóng。根据《楚辞补注》
和《楚辞集注》反切出来的“降”应读作hóng,表示降生之意。林家骊之所以注为阴平,当属反
切今读之误,其反切下字“攻”,现代汉语中读为阴平。不过,今音平声分阴阳,而中古平声不
分阴阳,因此,被切字的声调应由反切上字来决定。“乎”在中古时期属于匣母字,是浊声母,
按照清声归阴、浊声归阳的原则,其被切字当注为阳平。综上,此处之“降”读作hóng或jiàng
皆可。再考虑到与前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协韵,更适合注作hóng。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汩”字,林家骊、吴广平、李山、刘让言注为yù;聂石樵注为gǔ。他们的注音区别在于声
母,前者为零声母;后者的声母是舌根后音,且是塞音、清音、不送气。
按:《说文解字水·部》:“汩,治水也。从水,曰声。”[7](P237)洪兴祖补注:“汩,越
笔切。《方言》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