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视角下的计算教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致性”视角下的计算教学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表

述: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

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我是这样想的。

1.“一致性”指的是不同数域间数与运算本质的、共性的特征。

数,无论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是数出来的,首先是对数量的抽象,

其次是对计数单位多少的表达;运算,首先加减乘除紧密相连,加法、

乘法是计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减法、除法是计数单位的不断递减;其

次,所有的计算都是确定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个数的过程。

2.数学是有结构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也包括方法、思想、策

略,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改变原来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

练习匀速前进的教学方式,立足每一节课又高于每一节课,从“一致

性”的视角审视课堂,通过类比推理,不断地把小数与分数的知识纳

入到整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明白“数与运算”就那么点事,实现数

学学习结构化。

3.新课标在第三学段提“一致性”,是因为前两个学段“数与运

算”主要在整数范围内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致性”到第三学段

才开始实施,我们要主动地提前进行相关的储备与渗透。如在大量

“数一数”“说一说”的基础上,把“十进制”“位值”“计数单位”

等数的核心概念厘清、弄懂、吃透、用好;从一上“十几加减一位数”

开始,就不断强调“在同样的数位上才能比较大小,在同样的数位上

才能加减运算”;理解数的运算就是“单位个数的运算”,如三上“2

个十乘3等于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6个一除以3等

于2个一,2个十加2个一等于22”。

那么具体到每一节计算课,围绕“一致性”,做什么、有什么用、

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计算课通常有这样几个步骤:创设情境,生成算式;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算法,理解算理;巩固应用,掌握算法,“一致性”

应该在哪个环节落地呢?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反思,我觉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做些改变。

一、教师的意识是“一致性”的根本保障

新理念的落实离不开课堂,离不开教师,少一个老师的积极主动

参与,课程标准的落实就多一个盲区。如果我们不清楚数学核心素养

为何物,不了解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对整体性和一致性置若罔闻,

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相对应的数学课堂就依然是死水一潭,

要么我行我素,要么换汤不换药,人迈进了课程标准2.0时代,意识停

在了教学大纲那里。

面对“一致性”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统整,建构不同

单元、不同运算算理的一致性,将零散的、碎片的数学知识先在自己

头脑中形成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结构。有了这样的认

知与储备,才会产生相应的意识,进而有与之配套的具体到每一节计

算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比如加减法的结构系统就是同一计数单

位的加减,在分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感知这一特征,并与整数加减法建立联系。再比如乘法是“计数单位

与计数单位相乘,计数单位上的数字与计数单位上的数字相乘,再分

别加起来”,整数乘法是这样:12×3=10×3+2×3=(1×3)×(10×

1)+(2×3)×(1×1)=36,小数、分数乘法也是这样:1.92×0.9=

(192×0.01)×(9×0.1)=(192×9)×(0.01×0.1)=1.728,这

也恰恰可以解释“小数乘法竖式为什么不是相同数位对齐”,而且也

不用费尽心思地记忆繁多的、各自为战的计算法则,本是一家人,何

故如此生疏。

二、从理解数与算式的意义入手

数的概念是数的运算的基础,数的运算是对数的概念的再应用。

计算课上,我们需要从“十进制和计数单位”的角度帮助儿童理解运

算算理,感悟不同运算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在导入时培

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数与算式意义的习惯。

如《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并生成算式后,可以作如下设计:

师:你是怎样理解6.45和4.29这两个数的?

生:6.45是由6个一、4个0.1、5个0.01组成的……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呢?

生:因为要把6.45和4.29合并成一个数。

师:那为什么用减法算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