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隐喻【论中国古诗的女性隐喻与翻译策
略】
有关隐喻和古诗翻译,国内学者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主张。笔
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文学史中有一个传统,用美人与爱情故事
隐喻诗人的内心活动与政治抱负和理想世界。中国文学肇始之初,
诗人们就已多方采用妇女和爱情来宣泄真实心境和对现实的不
满。在此后的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更加涌现了不少佳话佳作,
诸如爱情圆缺、仕途得失、寒秋扼腕、春意凝望,总有一个牵动
人心的丰满女性。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现象?原因在于,古代
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无处不在。在社会生
活中,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则从属于统治集团。因此,(男
性)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
雅失礼。本文认为,我们在将此类诗歌翻译成外语时,首先应当
认识到它们的典型特征,即女性隐喻;其次应当采用相应的翻译
策略,即从诗歌隐喻共项出发,在概念隐喻、语篇隐喻和人际隐
喻3个层面上确保传达原诗信息。本文将以《关雎》为例,以
JamesLegge的译文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作为评价对象,以此说
明认识词类中国古诗特色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必
要性。
二诗歌隐喻共项与诗歌翻译
Halliday在分析语言功能时指出,语言具有概念、语篇和人
际三大元功能。诗歌语言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一方面
体现了语言大系统表达各种功能的特点,同时,又按照自身发展
的轨迹,传递着各种信息,发挥着各种功能。因此,诗歌语言同
样具有表达概念、构成语篇以及表达一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不
同的是诗歌语言常常隐性地传达这些功能。这就是诗歌语言功能
的隐喻性。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构成了诗歌语言的共项,即概念隐
喻、语篇隐喻和人际隐喻。
1概念隐喻功能
诗歌语言总是与某一概念的表达相联系。如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
远《天净沙》)。这首诗由5句话构成,前3句每句各用了3个名
词,共9个名词概念;后两句各由两个复合名词短语:名词夕“
阳”+动词西下“”和断肠人“”+动词在天涯“”构成。全诗共有11个
名词和名词短语所表达的概念构成。通过概念的层层铺垫,突出
了“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主题概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
概念隐喻主要包括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人称指示概念等。翻译
时,应首先考虑变异性和顺应性方法。
2语篇隐喻
诗首先是语篇(text),诗歌语言具有特殊的组篇功能。英语
诗的语篇就形式和内容而言有十四行诗、抒情诗、叙事诗、史诗
等。一定的语篇形式常能表达一定的语篇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十
四行诗(thesonnet)每行通常有五个音部(foot),每个音部一
般都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全诗的韵脚安排是abab,cdcd,efef,gg。
十四行可分四组,即前四行,中四行,后四行和最后两行。通过
这四组的形式要求体现诗的起“”、承“”、转“”、合“”这四个方面的
内容,以表达歌咏爱情为主题。诗歌语篇功能形式体现着特定的
诗意内涵。这种现象就叫语篇隐喻。诗歌语篇隐喻属于偏离了纯
语言范畴的隐喻,是一种超句或超语段的语篇隐喻,翻译时需采
用变异性方法,运用符合目的语的行文习惯方法。
3人际隐喻
诗具有独特的交际功能,但诗歌语篇与口语语篇交际有所不
同。文学语篇与通常的社会交往形式不同,在社会交往中,信息
发送者可直接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与其他信息不同,文学
信息不直接从社会活动的自然过程中产生,它的产生没有先前的
情景,并且所传递出的信息不需要做出回答或反应。它不能充当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也不能充当日常社会生活中继续行事的
手段。尽管文学语篇与非文学语篇交际方式不同,但其目的都是
交际。交际形式都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信息和信息的接受者。所
不同的是文学语篇的信息呈书面形式,信息的发出者(作者)和
接受者(读者)具有隐性的特点。文学语篇信息传递中涉及作“
者――读者”和隐性作者“――隐性读者”两对概念,说明文学作品
包括诗歌具有双层次信息的传递模式。一方面,文学语篇体现作
者和读者这一表层现实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学语篇的作者,
如一人称叙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