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川渝两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docxVIP

基于川渝两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基于川渝两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蒲勇健,李绍芳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川渝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发挥四川和重庆两地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川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未来川渝发展必然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川渝两地在各个经济要素和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川渝两地的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川渝合作就是通过政府间合作,依靠一致性的行政力量、政府的政策资源和法规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区域经济联合体,提升川渝两地的区域竞争优势。

关键字:川渝;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合作战略

1.引言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会发展的一场更深刻的改革。新设立的成渝试验区与过去的各类特区和试验区有着不同之处,其最的目的就是改变川渝两地的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川渝共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川渝两地各自的优势资源。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其最的目的就是改变川渝两地的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川渝共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川渝两地各自的优势资源。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两地的共同发展,将川渝打造成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是国家和两地政府提出的发展口号和要努力达到的发展目标。本文在对川渝两地的发展现状,二者的各自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以合作竞争为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促进川渝两地之间的合作,结束长期以来的川渝之争,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2.川渝两地经济发展现状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作为一个比较的概念,川渝两地的发展都在一定的要素和资源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对川渝两地的经济现状和现有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两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从而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两地的共赢发展。

2.1川渝两地竞争优势分析

本部分主要是从经济结构的现状,人力资源的构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对川渝两地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静态的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优势

2.1.1经济结构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2-

表1川渝两地及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对比(2007)*

Tab.1comparisonofthemajoreconomicindicatorsbetweenSichuan,ChongqingandThenationalwide

地区

全国

四川

重庆

人均GDP(元/人)

18934

12893

14660

总GDP(亿元)

总额

249529.9

10505.3

4122.51

第一产业

28095

2032

482.39

第二产业

121381.3

4641.3

1892.1

第三产业

100053.5

3832

1748.02

GDP构成(%)

总额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11.3

19.3

11.7

第二产业

48.6

44.2

45.9

第三产业

40.1

36.5

42.4

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亿元)

农业

24658.1

1316.3

401.5

林业

1861.6

87.2

25.9

牧业

16124.9

1827.1

264.5

渔业

4457.5

85.8

18.4

第二产业内部GDP结构(亿元)

工业GDP

107367.2

3913.92

1572.26

建筑业GDP

14014.1

727.38

319.84

总人口(万人)

132129

8127

2816

总就业人口(万人)

总额

76990

4778.6

1789.5

第一产业

31444

2212.3

703.8

第二产业

20629

996.2

461.2

第三产业

24917

1570.2

624.4

就业构成(%)

总额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40.8

46.3

39.3

第二产业

26.8

20.8

25.8

第三产业

32.4

32.9

34.9

就业率(%)

96

95.8

96

城镇就业人口(万人)

76990

4778.6

1789.5

乡村就业人口(万人)

47640

3879

1378.3

乡村就业人口占地区总就业人员的比例(%)

38.23

4

文档评论(0)

文库垃圾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这个人很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