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第五章
目录壹贰叁第一节儒家思想第二节宋明理学第三节道家思想
知识导图
知识点睛··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及代表作品,掌握儒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了解道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道家基本思想的内涵。·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第一节儒家思想
壹一、孔子与儒家的形成·关于儒家的起源,《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由此可知,在儒家形成以前,“儒”就已经存在了,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人。因为熟悉诗书礼乐,儒士的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所以,“儒”也指那些设教传授知识的学者。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行公开教学的教育家,他把古代为贵族专有的礼仪及其他各种知识传播到民间,对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学生又相继设教讲学,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后人即称之为“儒家”。(一)儒家的起源
壹·儒家赖以形成的社会基础以及士阶层对统治集团的附庸地位,决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即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育。其学说虽然历经变更,但以教育感化为中心,将知识、伦理、政治结合起来的主张,“仁”“中庸”“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一种特质。·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经过曾子、子思三传至孟子的那一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使破产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并给予农民一个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具有浓厚的民富思想。荀子也出自儒家,但对儒家的某些思想做了改造,认为不能抛弃“法治”手段。尽管如此,先秦儒家思想都偏于保守,儒家“王道”思想的重负阻碍了其对封建新兴势力的渗透作用。一、孔子与儒家的形成(二)儒家的发展
壹一、孔子与儒家的形成(三)儒家经典论著·在儒家经典著作中,最能体现和代表孔子思想的是《论语》。《论语》虽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但在宋以前,其经典地位并不突出。儒家原先尊奉的是“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官方设立“五经博士”,儒者传习也按五经分科。唐朝从“六经”增加到“九经”,北宋中期以后,刘敞又倡“七经”之说,而南宋末年,“十三经”之说才正式形成,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载体。·朱熹还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于是,“四书五经”便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壹二、儒家的思想主张(一)仁学思想·1.仁学思想的由来·孔子的仁学是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最早的理论形态。在孔子之前,“仁”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概念。·殷周时代的核心范畴是“礼”,国家之间的交往,君臣之间的关系,各种季节的祭祀,以及民众的冠、婚、丧、祭等都有着严格的礼制。殷周时期的礼仪与祭祀对象的等级紧密相关,形成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差别意识。孔子提倡恢复周礼,又为周礼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这便是人的道德自觉,即“仁”。
壹二、儒家的思想主张(一)仁学思想·“仁”的精神是主体全身心地尊重他人权利并普遍性地爱他人。这是“仁”的精神的最重要特征。孔子还认为,“爱人”与“克己”并不矛盾,通过克己而达到中庸,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平等观念下,达到“爱他人”的“仁”的境界。·“仁”的境界是人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完善。在孔子看来,其儒家理想是自我完善与兼善天下。孔子以人格完成为“仁”,强调只有通过仁者之路,才能实现人格“大我”和社会“大同”的整合。·强调“仁”对“礼”“乐”的统摄作用。孔子儒学的“仁体礼用”的伦理体系的本质在于以“仁”为儒学价值的意义内核,在伦理之“礼”与道德之“仁”中进行协调,使得作为外在戒律性的社会规范的“礼”同蕴含内在品性的“仁”,在宗法伦理与人文价值之间达到某种统一。2.“仁”的含义
阅读拓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对“仁”的认识
壹二、儒家的思想主张(二)中庸之道1.中庸之道的主要思想内容主要思想内容内容说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平衡智慧儒家强调“天人合一”,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为人类造福的新理念下,“天人合一”的平衡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启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平衡智慧儒家“人我合一”的原则集中体现在其“仁道”思想中。对于“仁道”的基本要求,孔子明确将其理解为爱人。仁道首先承认他人是人,要将他人当作人来对待。有了这一前提,才能超越利己的天性,关爱、同情、尊重他人。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的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