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6:古诗词鉴赏之典故
【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诗歌阅读,要引导学生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指导朗读诵读,使学生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其中“疏通字词典故”是作为诗歌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古诗词阅读必须掌握的考点。
【考查重点】
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相关内容和思想。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由于典故来源的广泛性,不仅需要学生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学生对典故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如果考生缺少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就会对诗歌的情感等产生不解甚至误解。
典故的来源:
1.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2.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
3.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主要题型】
赏析典故的命题方式通常有:
1、某诗句,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诗中的某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善于把古人语言融化入自己的词中,是该作者词的特点之一,请结合相关词句作简要评析。
【重点提示】
赏析诗歌的用典,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了解典故原意内容,才能知晓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关系。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解题技巧】
(一)、找出用典之处
要找出诗词中的用典之处,必须了解作者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典。写景抒情诗一般不用典,因为用典后容易造成隔膜,不便读者接受。诗人用典,主要是因为所抒发的感情比较复杂深厚,比如对国家的、民族的、人生的、个人遭遇的种种感触。由于诗词的特点,字数的限制,不容你慢慢道来。这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只能用简约的语言来表达。而典故正具备这一特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有些话不便明说,也只好用典加以影射。没有明确的目的,想卖弄学识的渊博,为用典而用典是写不出好诗词来的。
明确了诗人在什么情况下用典,对帮助我们找出用典之处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规律来推测。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了解。考试中,考虑到中学生阅读量的局限,对用典古诗词的选择,要么偏重于以前接触过的,要么给予以注释。这为我们了解典故内容提供了方便。我们在鉴赏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当然,了解作者的用典,最终还需要我们有广博的阅读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不用典的地方,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用典。
(二)、明确用典之技
诗人用典有时是比较明显的,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有时候又是不明显的,把所用的典故融化在诗句里,几乎看不出是在用典。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就是明显的,我们一读就能知道。有时用得不明显的,要结合诗的内容来品味。
(三)、揭示用典之意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此为直接寄托。如果作者要正面说就直接引用故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中,作者借廉颇来表现对渴望征战疆场,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破灭之后,所产生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廉颇老了尚有人记起,而自己连记起的人都没有了,其用典之意不言自明。
反其意而用之即反用故事。这在古诗词中也是常见的。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典故溯源,就是对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进行解释,说明其来源,分析其作用。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句中某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考点一:认识典故
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典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议论文阅读 课件.pptx
- 01+名词用作动词-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2+名词用作状语-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3+形容词用作名词-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4+形容词用作动词-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5+动词用作名词-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6+使动用法-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7+意动用法-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8+为动用法-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09+宾语前置-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精讲与集训.docx
- 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一等奖说课稿 .docx
- 第08讲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解析版).pdf
- 合伙人协议范例2024年.docx
-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一等奖案 .docx
-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一等奖案例 .docx
- 2024年招标工作总结5篇.docx
- 第08讲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与跟踪训练(原卷版).pdf
- 2025年最优校车驾驶人申请书(模板12篇) .pdf
- 第05讲 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解析版).pdf
- 第05讲 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