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私学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
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教育也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
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
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
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
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
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
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的主张,
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
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
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
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
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
始。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
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孔子也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顾炎武:《日知
录•家事》,《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可见,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并把它作为今后出仕、治国安邦的基础与管理才能的一种检测。同
时,由于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丘?:《大学衍义补》卷首,
四库全书本。)故家庭对幼童的学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起点。从这个意义上
讲,为日后能够齐家治国奠定基础,也是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联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统治,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
亲疏。家庭内部以父权实施家长制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则以君权实施“家天下”的统治,父
权与君权名异实同。秦以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以家庭(家族)为国家对臣民进行统治的中
介。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地方行政,一般都以县为最下级的行政单位,然而县境广阔,人口
众多,要实行有效统治,还必须依靠地方自治性质的乡村组织。由于中国农村社会聚族而居
的特点,家族成为乡村组织的基础。乡村组织对百姓实行的是族权与政权的联合统治,因此,
国家的统治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家庭组织的力量。“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
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
育三重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