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
第1期
(总第80期)
车百智库2023年01月30日
我国城市汽车电动化观察及发展建议
城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先进车辆技术和充电技术应用、新商业模式拓展,以及政策创新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报告对各线级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先进城市推广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经验,并提出下一阶段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路径及建议。
1
一、我国不同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具特色
政策、产业、经济等因素驱动各级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顶层设计、财税补贴等政策是城市早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步入市场化阶段,使用端的政策助力城市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柳州、三亚等领先城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主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等顶层设计政策,以及新车购置补贴、置换补贴、购
车税费减免、家用充电桩的安装补贴、
车税费减免、家用充电桩的安装补贴、停车费减免、充电电费优惠/补贴等财税补贴政策,共同推动城市公交、出租、网约、物流配送等特定车队的电动化转型,同时培育了私人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以及补贴退坡,领先城市开始依靠新能源汽车上牌优惠、路权优惠、专用停车位、大力支持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特定车队设置低排放区/
零排放区以及提供路权等使用阶段的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
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10月,深圳、三亚、柳州等近10个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0%以上。
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更完整、集聚程度更高的城市,往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更高。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同时拥有大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的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平均市场渗透率为11%,比仅拥有大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城市高两个百分点,比仅拥有大型电池生产企业的城市高四
2
个百分点。
2020
2020年领先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数据柱+左侧Y轴)、新车注册量(数据点+右侧Y轴)以及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注:所有城市根据产业战略规划被分为三组,各组别内城市依据其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排名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份额相
应较高。经济发达城市的消费者,更有意愿和能力为新能源汽车
消费支付一定的溢价,并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充电网络建设相对更
好,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相对完善。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各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新能源乘用车私人市场渗透率之间基本正相关;但在商用车领域,地区生产总值与新能源货车市场渗透率之间的关联性不明显,主要由于大多数新能源货车并不是由个人消费者购买,其受政策影响更大。
3
2020
2020年中国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之间的关联性
注:圆形大小代表相应地区市场的私人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注册量
2020年中国各省GDP与新能源货车市场渗透率之间的关联性注:圆形大小代表相应地区市场的新能源货车新车注册量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仍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力军,其他线级城市正在崛起。前30城市是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贡献者。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注册量排名前30的城市占全国市
4
场份额的62%,在这30个领先城市中,前10城市的贡献总和超过50%。
2021年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新车注册情况(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
注:所有分析数据均使用国产乘用车的上险数据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仍然是区域市场的主力军,新能源乘用车
在不同级别城市中的注册量分布更加均衡。2015年,一线和新
一线城市在市场中居主导地位,二者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注册数
量在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合计接近80%,而到2021年,这一合计
份额占比下降至51%,其他各级城市的合计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9%。虽然小型城市群中领先者开始明显涌现,如柳州作为三线城市,其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注册数量达到2.3万辆,超过了所有二线城市,甚至超过了许多新一线城市;五线城市濮阳也出现了类似情况,2020年濮阳市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注册数量超过了三线城市的平均水平。但五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
5
仍非常大,2020年,一线城市的平均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为8.67万辆,而五线城市仅为300辆,差距高达近286倍。
中国不同级别城市
中国不同级别城市2015和2020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
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受
前期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环境气候、经济水平等因素
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