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
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是由人和动物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
胞所释放的一类小分子可透析物质。转移因子带阿有致敏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
信息,能够特异的将供者所具有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使受者获得特异性
[1]
细胞免疫功能。,即转移和扩大细胞免疫力,是一种新型免疫激发剂,具有传
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机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
作用,被誉为T细胞活性的触发剂,细胞免疫的增强剂、细胞免疫调节剂及干
[2]
扰素产生启动剂。
转移因子属多肽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分子量小,无热原,无抗原性,
无毒副作用、无种属差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增强免疫剂。转移因子自20
[3]
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从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到临床
[4]
应用方面,且在兽医临床试验性治疗中,转移因子对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感染
[5]
病、免疫缺陷等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1转移因子的种类
1953年至1955年,Lawrence等发现转移因子以来,现对其研究日趋深入。
转移因子种类较多,依不同的分类依据分类如下:①从产生原理上分:前体转移
因子(TFpre)、分泌型转移因子(TFsec)、膜结合转移因子(TFmem)。②从免疫
特性上分类:特异性转移因子和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特异性转移因子是利用某种
特定病原感染或免疫人群或动物后,再提取含该抗原特异活性的转移因子,对特
定疾病进行特异性治疗。非特异性转移因子是指用自然人群或动物白细胞提取的
具有多种免疫活性的转移因子,不针对特定疾病,应用广泛。③根据细胞来源分
类:人转移因子、猪转移因子、牛转移因子、鸡转移因子、羊转移因子、鹅转移
因子等。④按照致病微生物来源不同,将特异性转移因子分为:病毒性特异转移
因子、细菌性特异转移因子和寄生虫特异性转移因子。
2转移因子的理化特性
转移因子是由低聚核苷酸和多肽组成的不含蛋白质的可溶解、可超滤的小分
子物质,分子量大约为3~15Ku。粗制的转移因子中含有多肽和低分子多核苷酸,
多核苷酸含核糖和碱性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但无尿嘧啶,约含12个氨基
酸和3~4个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多肽分子与RNA比例为2:1;转移因子最大吸
收光波为230~280nm,平均值为250nm;不耐热,56℃30min即可灭活,但其
活性不为胰蛋白酶、DNA酶和RNA酶所破坏;冻融后稳定,在-20℃以下保存
数年之久活性不消失。经Sephadex凝胶过柱,洗脱峰为2~3个。
3转移因子的功能与作用
转移因子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搞清楚,但自转移因子1955年被发现
以来,作为具有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的细胞调节因子,免疫增强剂已显示出
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转移因子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如下功能作用。
3.1促进体液免疫,促进B细胞活化,增加抗体滴度
由于B淋巴细胞实现体液免疫机能需要T淋巴细胞的辅助,目前广大学者普
遍认为转移因子主要是通过T淋巴细胞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实现对体液免
疫的影响,有研究报道鸡注射转移因子后,接种减蛋综合症灭活疫苗可以显著提
[6]
高鸡的抗体滴度,转移因子协同狂犬疫苗免疫小鼠,1个月后抗体效价达到
[7]
1:2516,比常规疫苗单独免疫效价高,免疫4个月后,抗体效价仍维持在1:1704。
鸡脾转移因子与新城疫活疫苗配合接种雏鸡,接种28天后,试验组抗体达到峰
[8]
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另有研究表明,用转移因子启动诱生的干扰素要比只
[9]
按常规方法诱生的干扰素多1.7倍。
3.2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趋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