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pdf

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开辟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五四”文学的主倡者几乎一边倒地否定

“文以载道”。因而出现了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文论界持续百年地批判“文

以载道”;另一方面,在文学史研究中那些受到批判的载道派作家又转身获

得很高的地位。“文以载道”被误解为是一个功利主义观点。殊不知,它能成

为中国文论的超级概念,若没有代表中国文学精神,哪来如此殊荣?

②其一,“文以载道”提出的不是“两项式”问题,而是“三项式”问题。持“两项

式”的看法总以,为这个命题只处理“文”与“道”的关系在创作,之前,文是文,

道是道,待到创作时,拿起“这个文”去载“那个道”。如果这“道”又是某个抽

象观念,创作中出现概念化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文以载道”包括三个问

题,多出的这个“载”就是指创作主体。即使将“载”理解成“记载”,这个记载

的人有自己的观点、情感、趣味,他在记载中必然体现自己的倾向性。这

时候,再用“这个文”去记载“那个道”,也就带有主体情感。如此则“载”实为

是表现从外部搬来的陌生的“道”,而是自然地呈现经过主体体验过的亲切的

“道”,这时候的“道”与其说是客体对象,不如说是主体体验。于是“载道”成

了“言志抒情”,“言志抒情”就是“载道”。若执着于两项式,忽略三项式的事

实,怎么能够正确认识“文以载道”?

③其二,“道”的内涵不是对应特定时期的统治思想或利益,也不是仅指特定

的道德观念,而是包括更广泛的宇宙问题、历史问题、所有现象物问题。“道”

的内涵有三层。第一,它指万物的本原,这是从本体论探寻宇宙万物的起

源及意义。就此而言,它与具体地服务于皇权统治没有直接关联。第二,

它指不同思想流派的思想传统。在儒家,指的是仁义之道;在道家,指的

是自然之道;在佛教,指的是出世的涅槃之道。就此而言,它与统治者某

一时期采用何种统治术相关,但这些统治术不能体现这些思想传统的整体

义涵。在多数情况下,统治者宣称实施“仁政”,但不是完全采用孔孟的仁政

思想。第三,指万物之道,是说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都有自身的活动规律,

这与具体统治的关系也甚远。如在主张“文”与“道”相关苏轼强调描写时,“人

情物态”,这时的明道变成了明万物之特性,明人情之冷暖,创作变成了表

现具体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故强调“文以载道”,大可以通向天地自然,

久可以通向历代治乱变迁,微可以通向一物一人之形态特征。

④其三,其中的“文”与道虽是关联的,却又具有自身活动规律而独立发展。

大作家与大文论家既是文与道关系的肯定者,也是重文的肯定者。刘勰有“情

文”“丽文”概念。“情文”表明为情创作,无情就无法创作;“丽文”表明文的美

丽可爱、光彩四射,非丽就不能成文。苏洵苏轼父子提出“文而沛然”,文章

要气韵饱满。曾国藩认为创作应扫除旧习,在干干净净的基础上创立新的,

这是对文的推崇。但也要清楚,“文以载道”要创造的是“天地之至文”的大文

学景观。在“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文”的构成除了“人文”外,还有“天文”

和“地文”,三者之间是相通相生的。

⑤?因为现代人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于古代。“文以载道”要表现天地自然之大、历史过往之久、人情物

态之微等,现代创作则侧重要求反映现实人事的当下境遇等。古今创作虽

有交叉处,但已经异趣。用现代眼光去看古代,古代文论难免会成为过时

的遗存而遭到轻视。近年有学者提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纠正这种

现象,但却以现代为唯一标准,以古代为挑选对象,看似取来了一堆古代

的东西,结果只是现代样式的替代品。这样的“现代转换”不能在差异中

丰富现代,只能在数量中充实现代。提出“古今文论的双向转换”,或许

可以解决这个单一转换造成

文档评论(0)

132****87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