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学总论执业药师考试.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中药的作用:治疗效用(作用、功效、功能)中药的作用:用药原则:利用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不良作用:毒性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性副作用: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1又称四性。指药物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为中药的性能之一。另有平性,指寒热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缓和,寒热证均可应用的药物,如甘草,党参等。概念:2能减轻或消除阳性热证的药--寒凉性。如石膏;能减轻或消除阴性寒证的药--温热性。如附子。确定依据:二、四气3、作用: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降火等。温热药: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回阳救逆等。4、应用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内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本经)注意:1)四性有阴阳之分:寒凉属阴,温热属阳2)每药都有一性,也只有一性3)寒与凉、温与热只有程度差异概念: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它既反映药物的作用特性,又是药物实际滋味的体现。另外,尚有淡味和涩味。01确定依据:(1)口尝得出。此为药物的实际滋味。药物作用的概括。02作用:03三、五味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表证、气滞证、血瘀证。甘:能补、能缓、能和——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正气衰弱、身体诸痛、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1苦:能泄、能燥——通泄、降泄、清泄,燥湿的作用——大便闭结、肺胃气逆、火热上炎等证,湿证(寒湿、湿热)。另有苦能坚阴(泻火存阴,坚厚肠胃)一说。2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痰核、瘰疬、瘿瘤、癥瘕、大便燥结等。3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附属于甘味。4涩:与酸味药相似,附属于酸味。注意:每药至少有一味,可有几种味。五味与五行、五脏有联系五味有阴阳之分: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01024.性味组合:(1)气味相同,功能相近;(2)气味不同,功能不同。①性同味异,功效不同:麻黄——辛——散表寒杏仁——苦——降气止咳大枣——甘——补脾气乌梅——酸——敛肺涩肠肉苁蓉——咸——补肾阳温性总论?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相对概念,传统药物的总称

?大部分产于中国

?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理论体系

?本草: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常用:500种左右

?文献:3000多种

?目前:12800种以上

?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

?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1.中药的起源⑴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⑵以动物为师⑶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⑷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3.中药学的产生⑴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⑵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代的五行学说、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人文典籍《诗经》(药物80-100余种)、《山海经》(药物49-146种)、《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托名神农,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七情、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楼护传》.123456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神农本草经集注》⑴作者:陶弘景⑵年代:南朝梁代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

文档评论(0)

189****6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