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中引入地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融入地域特色的语文课程,将更突出地彰显人文特质。本文试图结合阜阳地域文化,从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课后作业布置等方面引入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语文课程中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课程资源,地域文化,价值,策略
一、语文课程引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效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当地千百年来的人文涵养、历史变革等多种因素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它值得学生用一生去理解、体验,用一生去感悟、回味。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从学生角度来说:增强了文化积淀,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教师角度来说:发掘教师潜质,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学效果来说: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质。
总之,优秀地域文化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将成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最好发力点。在语文课程资源中引入地域文化,势在必行。
二、语文课程引入地域文化的可行性
1.阜阳璀璨的先秦文化
阜阳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阜阳位于中原文化区的边缘,在中原文化对周围地区辐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临泉县是姜尚故里,西周王朝开国元勋、齐文化创始人姜子牙生于临泉姜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成为中国兵家始祖。春秋战国时期,这里长期属于楚国,楚文化成了当时主流文化。先秦时代百家争鸣,阜阳大地上生成了诸多文化现象,孕育了春秋战国“三子”(老子、庄子、管子),使得阜阳(涡颍流域)成为老庄文化发源地,先秦学术著作《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阜阳璀璨的先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2.阜阳厚重的历史遗存
阜阳是淮河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文化灿烂,众多古迹中,尤家花园、程文炳宅院、管鲍祠、臧家公馆、文峰塔、奎星楼、徐氏宗祠都很有观赏性。阜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许多历史人物与阜阳结下不解之缘,留下大量著名的诗词作品。
北宋婉约词宗师晏殊、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都曾在阜为官。欧阳修离开颍州后,曾写“思颍诗”30余首,辞官后归居颍州西湖之畔,病逝于此。苏轼自颍州后至扬州、杭州,一直对颍州印象美好,曾把杭州西湖与颍州西湖相比,留下”大千起灭一尘间,未觉杭颍谁雌雄”的千古绝唱。
3.阜阳丰富的民俗非遗
阜阳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阜阳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曾经《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广为流传,阜阳享有“曲艺之乡”的美誉。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传统庙会和民间灯会也是一条色彩斑斓的群众文化活动风景线,除开展大型民间商贸活动外,也利用庙会唱大戏、演杂技、说曲艺、玩杂耍等,颇受群众欢迎。阜阳非遗资源丰富,拥有界首彩陶、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肘阁抬阁、界首书会、嗨子戏、阜南柳编、淮北梆子戏、杜氏刻铜技艺、临泉杂技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太和清音等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7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柳编之都”“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城”等。
4.阜阳伟大的红色精神
颍淮大地,一方红色热土。从1925年阜阳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到1928年阜阳“四九”起义,建起安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黄淮平原上第一次成立了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临泉韦寨建立淮西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到1948年7月27日阜阳最后解放,历时13个多月,几次争夺,几经反复,阜阳这座千年古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毛主席作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重要批示,颍淮儿女前赴后继投身治淮伟大工程,自1953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建成,到2020年7月20日的60多年间16次开闸蓄洪,引洪水进家园,让良田成泽国,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淮河边的蒙洼人民铸就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阜阳留下了辉煌丰厚的党史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