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一单元(三十六) .pdf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一单元(三十六)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一单元(三十六)

选择题

1、下列诗句,跟下图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拨泥寻笋脉,扫地引蕉阴。

B.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C.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

D.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

答案:B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图,看清图上所有内容,特别是人物动作、

表情和相关文字。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选项所给句子的异同点,辨析比较出最佳答案。

画中一人正在用认真扫帚清扫地上的叶子等垃圾,其身后是装垃圾的簸箕。A项“扫地引蕉阴”这一目的,图中没

有内容可证明,故排除A;

C项,“扫地不用帚”与图中内容相矛盾,故排除C;

D项,“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中的“僧”和“山门”从画中看不出,D故排除。

故选B。

小提示: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或歌颂可批评的主

题。漫画题解答的前提是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包括人物的神情,不可遗

漏。

2、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

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

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

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错,由原文“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一句可以得知,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

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

故选C。

3、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③⑤④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①和②句,依据①②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躯体,再又灵魂,

2

故第一空应该选②;

第二空:承接上文,应选①,排除CD;

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⑤,排除A;

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③;

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魂,故应填④。

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选B。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钢筋铁骨刻意斟酌喜怒哀乐

B.昂首阔步捍天动地自作主张

C.成帮搭伙一惊一乍理直气壮

D.心不在焉不知所措磨磨蹭蹭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捍天动地”的“捍”应为“撼”。“捍”是“保卫”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摇动”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撼”。

故选B。

5、下列对四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

感。

B.《红烛》一诗,诗人在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之后,进一步将之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本诗显示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意象前后对比,刚柔相济,含蓄隽永。诗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有对理想的新认识,

有对奋斗的新理解,更是找到了一个新参照,诗人从中得到了新的感悟。

D.《致云雀》中的云雀是自由的化身,诗人赞美它美妙的歌声,反映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

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文档评论(0)

132****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