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说课稿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
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
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
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
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
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
美情趣,提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
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
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
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
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
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
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传达内心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
朗读等多种形式的。可以在课前指导一、两个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配
乐朗读,课上播放,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视频,
春画面等)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
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视频,春画面等)
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
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
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
法(研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课文独特的意境。要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
体会。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
中悟。
3、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因为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
绘的优美意境,学习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
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
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
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
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4、学法指导:
主要是通过学生读的媒借,边读,边问、边想,边写。一边读,
读顺,读流畅,读出情,产生问题,边思索老师的提的问题。最后通
后本文学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片断描写。
四、学情分析
1、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
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
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
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
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上。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
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
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