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
12第一节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职教文化第二节美国“工匠精神”的精髓—创新第二章国外“工匠精神”的精髓3第三节日本“工匠精神”的精髓—信仰的力
※了解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了解美国“工匠精神”的精髓※了解日本“工匠精神”的精髓学习目标
01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职教文化“德国制造”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国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德国人开始剽窃外国技术,走上假冒伪劣之路。1876年,参加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德国展品被贬为价廉物劣、无人问津。1887年,英国议会甚至针对德国修改商标法,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均需注明“德国制造”字样,以此区分劣质德国货和优质英国货。彼时,“德国制造”犹如烙在德国人脸上的屈辱的“红字”,逼其奋发图强,打响了一场为质量而斗争的百年战役。奋起直追的德国人很快就让世人刮目相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德国和美国同时开始的,1834年,德国人雅可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部发电机;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把英国远远甩在了后面,很快就进入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第一阵营。如今“德国制造”大器晚成,成为耐用、可靠、安全和精确的代名词,也成为宣传国家形象的金字招牌。凭借扎实稳健的制造业,德国在金融危机中挺立潮头,欧洲各国唯其马首是瞻,就连早已弃实业、投金融的英国也只能望洋兴叹。一、靠山寨起家的德国制造业
01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职教文化德国商业史浩荡200年,从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来判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阶段。(一)第一阶段:1815-1870年,破土萌芽1815年,拥有39个主权邦国的松散组织德意志同盟成立,同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创建,除奥地利之外的成员国企业家可以在共同市场从事经营活动。作为盟主,普鲁士将铁路建设作为德意志工业化的重要拉动力,机械制造、煤矿开采、钢铁工业、电气、金融等领域蓬勃发展,而且运输成本下降为半个世纪前的1/4。1826年,14岁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子承父业,镇定自若地管理家族铸钢厂的生意;1847年,维尔纳·冯·西门子与机械师哈尔斯克创办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厂,1866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直流发电机;1849年,德国第一家全能银行科隆亚伯拉罕·沙夫豪森银行诞生。这些企业开创了德国现代商业史的先河,在此后的几十甚至百余年中影响了德国商业发展潮流。二、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德国商业史
01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职教文化(二)第二阶段:1871—1913年,飞速跨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直到1871年才建立,此前欧洲中部的德语地区长期一盘散沙,以致沦为列强玩物。德国诗人席勒曾悲悯地仰天叩问:“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西门子发明人类第一台直流发电机后,德国逐步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旋即被迅速用于汽车、飞机的研发,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成为德国工业引领欧洲的第二大引擎。在工业飞速发展的1870年,日后闻名世界的化工巨头拜耳、巴斯夫异军突起,奔驰、戴姆勒、迈巴赫、奥迪、欧宝等汽车新秀纷纷登场,西门子称雄欧美,德国商业的繁荣程度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人称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913年,德国人口增长到6500万人,煤炭和钢铁产量均为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01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职教文化(三)第三阶段:1914-1945年,战火创伤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与铁上。”德国曾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容克斯、卡尔·瓦尔特、保时捷等都在战时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霍希、奥迪、DKW和漫游者四大汽车公司则因为战争赔款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而合并,奥迪四环由此诞生。尽管德国每次在战后都能快速复兴,但希特勒政府对德国教育体系的摧毁无法修复,此前德国人几乎包揽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20名诺贝尔奖得主被迫害,远走国外,1939年德国学生数量迅速降到1900年的水平,创新体系几乎崩溃。(四)第四阶段:1946-1990年,重建复苏“二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后者延续德国商业衣钵。有学者评价,传媒帝国贝塔斯曼集团的重建过程相当于一部战后德国历史。其实,具有同样隐喻意义的还有保时捷、宝马、奥迪、大众、蒂森、京特等巨头公司的复兴之路。从1950年开始,西德的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25%,10年后有所放缓,然后又快速增长。到1960年之后,以麦德龙、阿尔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