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人作诗,讲究句眼、诗眼,从创作思维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正道出了诗歌创作应注重内在的逻辑思维。古典诗歌的内在逻辑思维有的是隐藏在诗歌形象的语言背后,需要发掘的;有的却是显露在诗句之中。在诗歌作品的句眼、诗眼上往往显露着诗歌内在的逻辑思维。如果我们要想迅速地抓住诗歌内在的逻辑思维,就应该认真审视句眼和诗眼。我们如果以此为切入点,往往能更容易把握诗人跳动的思维,迅捷深入地理解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

《诗人玉屑》(南宋魏庆之编)(卷三句法)中言:句中有眼,世尤不能解。说人们读诗不注意挖掘句眼,也就难以理解诗句的好处了。句眼,即一句诗中的关键字。句眼字上往往凝聚着诗人思维的火花,因此古人有“一字活全诗”的说法。卷三句法“眼用响字”条举例:“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阔”字和“多”字就是句眼,因为这两个字包含着诗人独特的逻辑思维。即两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推理:只有帆船离得远,才看见春水阔;因为寺高,所以才见得夕阳多,这里,“春水阔”与“远帆”有关:“夕阳多”与“高寺”有关。我们抓住了句眼,进而去探求诗句中蕴含的逻辑思维,也就能得到诗句的妙趣,更深入地理解诗句。

在古典诗歌中,诗眼往往是发露在某一句诗中作为全诗写景抒情的基点。我们抓住了诗眼,也就把握了诗歌内在的逻辑思维。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的诗眼正在一个“空”字上。诗人围绕“空”字,用声与光的描写来表达空寂入禅的境界。我们从“空”字这个诗眼来把握这首诗内在的逻辑思维,·可以发现这首诗写景中隐含着两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诗人内心空寂幽静,才能听到浓密的森林里传来的隐隐人声;正是诗人淡泊名利才能达到“坐看云起,物我两忘”的境界,有心情细看夕阳将它的余晖穿过深林静静地洒向长满春苔的青石上。反之,如果诗人是争名逐利、蝇营狗苟之徒,也就“听不到”“看不见”,没有心情“看庭院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所以,探究诗眼,抓住诗歌写景抒情的出发点,也就能够更快地发掘诗歌的内在逻辑,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底蕴。

(摘编自郭敏《论从逻辑思维角度分析古典诗歌的重要性》)

材料二:

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诗辨》)为了造成诗的“别趣”,诗歌语言并不仅仅于生活、科学常识之理,甚至力求“无理而妙”(吴乔《围炉诗话》引贺裳语)。苏轼也曾在总结自己创作体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诗歌美学命题:“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诗人玉屑》卷十《诗趣》条)所谓“反常合道”,即指诗人对周围的人和事所持的情感态度体验,以反常形式表现或传达出来,其特征是感情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质不一致或相悖逆。这种反常显示作为诗人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在内容上违反人之常情常理,却无不合乎情感逻辑的真实性。而且正是因了这种情感的反常显示,生活中的“无理”现象才可以转换为艺术上的“有理”之境。“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李贺《秋来》)九曲回肠焉能拉直?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哪有鬼魂前来凭吊生者之理?可是正因为这种愁思把心肠牵直以及香魂来吊的形象描写,才强化了诗人愁思的深重,才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而只能到阴冥世界去寻求同调的抑郁悲愤的情怀。

(摘编自樊海清《诗歌语言逻辑之美》)

材料三: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能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到事物上,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竞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结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提升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