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摘要:探究教学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为教师开展动思结合的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为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之路,教师以“鸟喙和鸟足”为例,建构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思维发展目标,实现“预学明思”;创设具身化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实现“激学导思”;探究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探学辨思”;借助数据分析,跟踪学生思维,实现“展学反思”;虚拟仿真交互,引导迁移应用,实现“拓学创思”。教师以信息技术助力“五思五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做思共生”,可有效促进大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五思五学”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学习深度融合。技术为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和案例等要素。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思维型探究的深度融合,使得探究学习向着自主、合作、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由胡卫平教授提出,他强调思维发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思維型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目标,以真实情境诱发认知冲突为引入;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建构;以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为目标进行思维监控,以思维、技能和方法迁移为特征促进拓展应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1]。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开展思维型探究教学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教师缺乏精准的学情分析,难以确定学生思维起点;教学环境较为单调,缺少真实的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传统的探究历程过于程序化,缺乏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关注,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评价仍以纸笔测试为主,难以全面考评学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高效开展思维型探究教学提供了支持。技术赋能教学体现在探究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协作交互等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精准学情分析、学习动机诱发、探究活动多样性,以及高效评价和反馈,促进了探究与思维深度融合。
二、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建构和要素特征
(一)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
“五思五学”探究教学模式以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为基础和指导,融合了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得出结论—交流总结”的操作程序,其教学过程包括“预学明思—激学导思—探学辨思一展学反思一拓学创思”五个环节(如图1)。该模式强调思维能力发展与探究过程相结合,科学概念的建构与实践融合,以此不断推进学生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笔者提及的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式教学指在技术支持下聚焦思维发展的探究教学样态及其操作方法,即以建构主义、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如图2)。
(二)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及特征
1.学习目标:聚焦思维目标的达成
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思维发展目标并加以细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与之表现出的思维活动。
2.学习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教师应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借助技术带给学生具身化的体验,引导他们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及原有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与启发深度思考。
3.学习活动:探究活动与思维发展深度融合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思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以驱动型问题链为主线,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自主、协作、创新的活动,经历提出假设、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证据等探究过程。此环节,信息技术全面赋能教与学,如助力实验的精准操作、高效收集数据、可视化分析、教师点对点推送资源、学生交互协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分析、归纳、反思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向高阶发展。
4.资源工具:融合智能技术的供需平衡
高琳琳等人提出“技术丰富环境下高阶思维发展理论”[2],强调智能技术可以智能化有形的资源与工具,从而提高资源工具之于思维发展的支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机械地应用信息技术,要用其赋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5.教学评价:面向探究全程的伴随性评价
高效及时地反馈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探究的各阶段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不断地进行反馈与评价是持续提高学生注意力及发展思维的关键。技术赋能下的探究过程伴随性评价如下(见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动脱轨器技术说明书(经典).docx
- 比亚迪-宋MAX-产品使用说明书-1.5TI智联睿逸型-BYD6470MT6B-宋MAX201902.pdf
- 小灵通漫游未来课外试题及答案.doc
- 钱江生化公司2021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四大名著《西游记》精品课件中小学生西游记读书分享主题班会课件模板.pptx VIP
- DB65T4601-2022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护理风险评估规范.docx VIP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盘古气象大模型.docx VIP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小松鼠的大尾巴-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