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五校联考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VIP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五校联考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五校联考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生态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和“仁”学。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董仲舒

和荀子对“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拥有独到的见解。董仲舒曾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君主有

德,人心向善,感动天地,天下便有祥瑞现象出现;君主无德,人心向恶,激怒上天,上天

会以灾害的形式警告人们,要人们自省。《荀子·论礼》中也提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

接而变化起”。天和地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一旦天地遭到破坏,万物都无法生存。“天

人合一”的思想放在今天意义更加明显,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出现很多重大自然

灾害,提醒人们,万物皆有规律,阴阳相生相克。

“仁”学是儒家生态思想的另一个核心。孔子把“仁”作为自然界最高道德原则。儒家

思想提倡人们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仁”学思想与儒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思想相一致。《后汉书》记载,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儒家的

“仁”学理念引导普通民众把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提升到道德的层面,对于后世人与自然相

处之道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扩展了人类道德的范围,给后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供

了理性的思维和启发,即提倡生态道德,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世间万物。

(摘编自孔凡洪《儒家生态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这一重大考验,人们总会自觉返归传

统,努力从中寻求救助。儒家的生态思想,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智

慧之思,对于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和睦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自然观”有其悠远的思想渊源,其发端是从《易经》中有关人们对宇宙自然的阴

阳、刚柔、动静变化的阐释,其产生基础就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从殷商时代开始出现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耕

社会,农业的播种、收获全仰于自然,如果人们顺应自然、适时耕作,那么人们就可以解决

吃饭问题,否则人们就难以维持生存。依靠自然、适时劳作的生产方式和观念,导致了“天

人合一”思想的产生。这种思想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

强化了人们的泛生命意识,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荀子·王制》上讲

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洿池、渊沼、川

泽谨其时禁,故龟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

也。”这里强调了农业生产必须依据客观世界的规律来进行生产,只有“不违农时”和“顺

天”,才能风调雨顺,才能“养生”。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而且更强调“以天地万

物为一体”,把整个自然看作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水平和对大

自然认识深度有限,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

自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大自然的神秘色彩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明确提出自然

界与人的存在一样,是客观的、实在的,天地之道在于按其规律运行不息,化育万物。“天

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在这里,荀子将它视为天、地、人三者相

协调发展所构成的理想状态。

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一系列实践规范,它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学说,更是关注人类社

会的维持和生存。儒家的人文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要求人们善待自然、顺应自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孟子建议人们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保障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

使人与自然万物相辅相生、和谐共处。在此古人的要义不是完全的禁欲,而是合理节制人们

的欲望。孔子不仅仅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人学观念,而且主张爱护野生动物,“钓而不

纲,弋不射宿”,尤其反对当时统治者乐“佚(逸)游(游猎)”现象。孟子则从“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出发,从社会与自然一体的角度论证了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的道

德升华过程。因此,儒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然界及存在的价值意义。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类生产实践的对象,而且当人通过社会

实践与自然相协调时,它也进入了人类审美的视野之中。儒家传统的审美观念是以人的身心

合一的整体生命去感悟对象世界,达到对生命的体验。生态审美反映了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

文档评论(0)

132****02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