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比较文学形象学相关争议分析-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pdf

比较文学形象学相关争议分析-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形象学相关争议分析-比较文学论

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学理攸同:关于形象学学科归属的不同论调

比较文学形象学在的中国的传播,也是近些年的事情。20世纪80年

代,有关形象学的话题就已经通过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比较文学著作进

入了中国,但这一时期的形象学研究几乎是同一般影响研究混同的。

1999年大学出版的乐黛云所编著的《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介绍了

形象学在国内外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发展。孟华作为形象学的较早研究者,从1994

年就开始对形象学的研究进行译介,直到2001年,她将法国形象学

研究成果编译出版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形象学》。这部著

作的出版,不仅为形象学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更把形象学

在中国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一方面,是

形象学研究在中国的如火如荼、颇具声势,另一方面,作为在学科发

生地就已经颇有争议的学科,在中国一样有着各个派别的看法。杨乃

乔把形象学归为影响学派,“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他‘者’形象,即对‘

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所以,它的研究领域不再

局限于国别文学范围之内,而是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跨语言、

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研究。”③而在陈惇、孙景尧、主编的《比较文

学》一书,又将形象学视为平行学派,“形象学专门研究一个民族文

学中的民族(异国)形象,研究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文学作品如何构造

他种文化形象。”④曹顺庆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的形象学又归

属为变异学,“比较文学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

究,他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社会集体想象‘

物’本身是不真实的。”⑤这样的争议,实际上也是一件好事,它从另

一方面反映出形象学研究在中国的研究之热,反映出中国学者对于形

象学自身的思考和定位。正如比较文学的他国化,形象学在当前中国

也有着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二、形象学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从“文学性”向“文化性”的转向大概是近十余年来最大的争

执。以至于国外学者连连发出“比较文学已死”的呼声。那么比较文学

的文化转向是不是真的意味学科的终结呢?在这里,我们要厘清几个

概念,为什么会出现文化研究的繁荣?这种繁荣在中国有什么意义?

形象学的文化转向对学科意味着什么?纵观近年来以文化作为研究视

角的博士论文频频出现。例如,暨南大学李雁南的《近代日本文学中

的中国形象》,四川大学杜平《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

四川大学姜源的《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

同时,有关的形象学著作更是着眼与文化视野中的异国形象,例如

2002年卫景宜的《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2004年张哲俊的《中国古

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2005年姜智芹的《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

—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2006年孟华主编的《中国文学中的西方

人形象》,尤其是周宁等人编著的《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更

是以系列丛书的形式探讨七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的中国形象的演变过

程,观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文化他者”的想象,如何

在西方文化中逐渐演变,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

形态。异国形象与文化认同密不可分,异国形象创造是一个借助他者

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对自我文化身份加以确认的过程。就

学科价值而言,形象学研究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异国形象”或“异族形

象”,即是一个他者的形象。它是通过与自身的整体文化与他者的文

化比较、交流、诠释所形成的“他者形象”。

这背后深藏了本土对异族或异国文化的整体看法、态度、观点和立场,

而他者的“形象”也映射出某种对本土的文化的态度、看法以及观点和

立场。这是因为,作家生活于一定的社会环境,思想必然受到所属文

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当他们在作品中最另一种文化进行审视时,必

然会带着“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印记。例如,法国杜拉斯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白人少女和一个“支那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塑造的中国

人形象就反映了当时法国人对中国的“集体想象物”。两个人的爱情之

所以遭到,是因为白人女孩的是中国男人,二者的感情定格为一个

谦卑的求爱者和一个心怀优越感的女孩。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看到的是

中国人的淳朴与善良,但由于法国对中国的集体想象物是劣等民族,

所以作家依然无法摆脱本民族所赐予她的灵魂,中国一出场就是一

个“胆怯者”,这种被极度轻蔑的中国人形象客观反映了法国人的优越

感,更从根本上反映出那个时期法国人所认为的白人

文档评论(0)

147****64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