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课件——误差理论的发展历程.pptxVIP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课件——误差理论的发展历程.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理论的发展历程

日晷水漏古代计时仪器(每天数分钟误差)机械摆钟17~18世纪的计时仪器(机械力驱动,每天误差数秒钟)

20世纪的计时仪器(电力驱动,三百年只差一秒)1969第一只石英手表1973第一只数显石英手表中国铯原子钟,1秒/3000万年

经典误差理论的萌芽期01CONTENTS目录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02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03

经典误差理论的萌芽期PART01

一、经典误差理论的萌芽期误差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94年,17岁的德国数学家、测量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首先阐明了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并于1809年在其著作《天体沿圆锥截面围绕太阳运动的理论》中发表。他的方法奠定了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被称为高斯最小二乘法。

一、经典误差理论的萌芽期同一时期,1805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尔在其著作《决定彗星轨道的新方法》中也用最小二乘法处理观察结果。因此,可以说误差理论的研究首先是从数学和物理天文学开始的,这两位数学大师采用的最小二乘法奠定了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这个时期称为经典误差理论的萌芽期。

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PART02

二、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在20世纪前后,苏联科学家对误差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如契比雪夫、克雷洛夫、马利科夫等发表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利科夫在1949年出版的《计量学基础》一书,它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地介绍误差理论的专著,也是经典误差理论的总结。实际上,该书的内容影响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计量测试的实践活动。

二、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初期的经典误差理论仅有误差的概念、误差的统计分布,后来发现对测量值产生影响的某些因素是可以分开处理的,所以有了不同性质特征的三类误差,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随着科学实验活动的深入,误差理论逐渐从单一测量值的数据处理而延伸到多个测量值的数据处理,从处理直接测量的数据问题发展到处理间接测量的问题,从对误差的单一因素分析发展到对误差多因素的合成评定等。

二、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经典误差理论是以统计学理论为基础,以静态测量误差为研究对象,以服从正态分布为主的随机误差估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为特征,最后也是用测量误差来表征测量结果的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测量结果评价的完备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测量误差来表征测量结果,是相对真值而言的,但由于真值是相对的、理论的,导致完善确定该测量误差的困难,而且测量误差中包含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误差也难以综合表征。

二、经典误差理论的成熟期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测量数据的质量高低需要在各国之间得到一致公认的评价,并依此开展国际间的验证、比对试验、计量确认、实验室认可等活动。这就需要有一种统一的、广泛适用的、简明的评定测量质量的方法。显然,经典误差理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

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PART03

三、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越来越精密的定量活动,显然,也暴露了经典误差理论的不足。1973年,J.E.伯恩斯在《误差与不确定度》一文中正式提出不确定度一词。

三、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用性。不确定度越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越高,使用越可靠,价值也越大。因此,测量结果必须附有不确定度说明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这种更为科学、合理、实用的表征方法,成为现代误差理论的核心之一。1980年,国际计量局在征求各国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度建议书INC-1》。

三、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理论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联合颁布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建立了在测量中评定和表达不确定度的一般规则,适用于不同精度要求的测量领域。

三、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与此同一时期,误差分离与修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动态测量误差的评定等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误差理论体系。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三、现代误差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期现代误差理论拓宽了误差理论的研究和使用范畴,克服了经典误差理论的不足,将静态测量误差与动态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测量数据与测量系统,不同误差分布等融为一体,以常见误差源的误差性质及其分布为研究基础,以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及应用、动态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紧密结合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青柠职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从业10年,专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