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51T 1626-2013 政务服务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docxVIP

DB51T 1626-2013 政务服务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03.160A0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1626—2013

政务服务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

2013-11-12发布2013-12-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626—201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原则 1

3策略 1

4物理层安全 1

5网络层安全 1

6系统层安全 2

7应用层安全 3

8管理层安全 3

9应急响应计划 5

II

DB51/T1626—2013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路、牛建平、岳立、罗光辉、刘志禄、张凯峰、张应杰、罗定兰、杨玲、李旭峰、周磊。

1

DB51/T1626—2013

政务服务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服务中心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原则、策略和应急响应等。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参考本标准执行。

2原则

全面设计、整体部署、需求主导、重点突出、灵活配置、动态部署、制度建设、安全培训。

3内容

安全体系包括管理层安全、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响应及备份恢复等技术层面等。

4策略

安全管理应符合ISO/IEC10181、GB/T9387.2、GB/T15278、GB/T22239-2008等标准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安全策略:

a)重点保障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安全;

b)重点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内网的信息传输和应用安全;

c)重点保障政务服务中心应用软件系统及门户网站等的信息准确性、安全性;

d)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最低保护要求,即基本安全要求。

5物理层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以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应符合GB50173、GB2887、GB9361等标准的要求;

b)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以及设备冗余备份;

c)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为了防止系统中的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应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

6网络层安全

2

DB51/T1626—2013

6.1防火墙

防火墙产品应满足以下条件:

a)基于状态检测的分组过滤;

b)多级的立体访问控制机制;

c)面向对象的管理机制;

d)支持多种连接方式,透明、路由;

e)支持OSPF、IPX、NETBEUI、SNMP等协议;

f)具有双向的地址转换能力;

g)透明应用代理功能;

h)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

i)带宽管理能力;

j)内置了一定的入侵检测功能或能够与入侵检测设备联动;

k)远程管理能力;

l)负载均衡;

m)支持动态IP地址

n)内嵌VPN功能支持;

o)灵活的审计、日志功能。

6.2入侵检测安全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a)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实时地、分布协同地全面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

b)能及时识别各种黑客攻击行为,发现攻击时阻断或弱化攻击行为、并能详细记录,生成入侵检测报告,及时向管理员报警;

c)能够按照管理者需要进行多个层次的扫描,按照特定的时间、广度和粒度的需求配置多个扫描;

d)能够支持大规模并行检测,能够方便地对大的网络同时执行多个检测;

e)所采用的入侵检测产品和技术不能被绕过或旁路;

f)检测和扫描行为不能影响正常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网络的效率;

g)检测的特征库要全面并能够及时更新;

h)安全检测策略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对检测强度和风险程度进行等级管理,用户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检测策略;

i)能够帮助建立安全策略,具有详细的帮助数据库,协助管理员实现网络的安全,并且制定实际的、可强制执行的网络安全策略。

6.3数据传输安全

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