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悸中医辨证论治及方药.pptx

心悸中医辨证论治及方药.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3-20

心悸中医辨证论治及方药

目录

心悸概述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方药选用与配伍规律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悸概述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指因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定义

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或加重,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临床表现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体虚劳倦等均可导致心悸的发生。其中,情志所伤、体虚劳倦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发病原因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悸动不安;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发病机制

古代医家对心悸的认识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著名方剂。

现代中医对心悸的研究

现代中医在继承古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心悸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心律失常

现代医学认为,心悸多与心律失常有关,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这些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发生异常,从而引起心悸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植物神经功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患者除有心悸的症状外,还常伴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

02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听闻呼吸、心音,询问病史、症状,以及切脉等方式,综合判断心悸的辨证分型。

辨病性

辨别心悸的病性,如虚实、寒热、气血阴阳亏虚等,以明确治疗方向。

辨病位

确定心悸的病位,如心、肝、脾、肺、肾等脏腑,以及经络、气血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心虚胆怯证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心脾两虚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阴虚火旺证

心阳不振证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水饮凌心证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瘀阻心脉证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痰火扰心证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补虚扶正

祛邪安神

调和脏腑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针对气血阴阳亏虚的心悸患者,应采用补虚扶正的治疗原则,如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

针对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心悸患者,应采用调和脏腑的治疗原则,如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等。

对于因痰饮瘀血阻滞所致的心悸患者,应采用祛邪安神的治疗原则,如化痰涤饮、活血化瘀等。

在心悸急性发作时,应首先控制症状,待病情稳定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悸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心悸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应重视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

重视心理调适

心悸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改善身体状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将心悸等同于心脏病,心悸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误区提示

03

方药选用与配伍规律

1

2

3

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对于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炙甘草汤

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对于心悸失眠、神疲健忘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天王补心丹

具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功效,主治心阳不足证,对于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针对气血两虚型心悸,常将补气药(如黄芪、dang参)与养血药(如当归、熟地黄)同用,以增强益气养血之功。

补气药与养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