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芣苢》《插田歌》(成语、一词多义、表现手法、写作素材等)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docx

《芣苢》《插田歌》(成语、一词多义、表现手法、写作素材等)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芣苢》《插秧歌》知识梳理

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

一、相关成语(出自《诗经》)

1.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2.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3.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4.孔武有力:非常勇猛有力。

5.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6.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止,语助。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

7.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

8.鸠占鹊巢:同“鸠居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9.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

10.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二、文化常识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2.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是类比、比喻。“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4.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早期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三、重点词语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兜(dōu)鍪(móu):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

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胛(jiǎ):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渠(qú):他。

折腰:弯腰。

莳(shì):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匝:满。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四、诗歌参考译文

芣苢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插秧歌

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

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

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

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五、一词多义薄

(1)薄言采之(发语词,无义)

(2)但以刘日薄山(迫近)

(1)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

(2)薄言采之(采摘,采集)

折腰

(1)低头折腰只不答(弯腰)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屈身事奉)

唤渠朝餐歇半霎(他)

问渠哪得清如许(他)

渠会永无缘(他)

秧根未牢莳未匝(种植)

其莳也若子(种植)

六、主旨归纳

《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七、表现手法《芣苢》

重章叠唱:即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似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芣苢》这首诗歌明显地运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全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