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单元 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docx

第一单元 教材同步知识清单-【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练与单元复习(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教材同步知识清单

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895):德国哲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并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提供了重要支持。

他的重要著作包括《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等。

2.思想贡献:

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二、文章体裁

理论性论述文:

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论述为主,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通过大量事实和理论论证,揭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三、字音

常见字音辨析:

辩证(biàn):辨析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máodùn):事物发展过程中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四、字义

关键字义:

1.基础:根本的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决定性: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性质。

3.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组织。

五、词语辨析

1.生产力vs.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包括劳动力、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等。

生产关系: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

2.经济基础vs.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结构,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历史规律vs.个人作用:

历史规律:指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趋势。

个人作用:个人活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但不能违背历史规律。

六、课文结构

1.引论(概述):提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生产活动。

2.正文(论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组织形式及思想观念。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通过国家、法律、意识形态等对经济基础的调节。

3.结论: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推动的过程,人类活动受历史规律制约。

七、阅读要领

1.把握理论逻辑:

弄清“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核心关系。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

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变革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3.联系实际思考: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如何决定国家政策与社会思想。

八、解透课文

1.关键观点提炼:

核心论点: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次级论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结论:社会发展既遵循物质生产的规律,也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理论应用:

社会发展规律的例证:如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等。

中国发展实例: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基础(市场经济)变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当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

3.讨论思考:

物质生产力是否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主观能动性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如何理解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如法律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哲学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要实践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哲学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等。

2.思想贡献:

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思想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创立了一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体系。

二、文章体裁

哲学论述文:

深入探讨正确思想的来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和理论分析揭示思想的本质。

阐述哲学中的认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提供指导思想。

三、字音

常见字音辨析:

实践(shíjiàn):付诸行动。

感性(gǎnxìng):指通过感官获得的直接认识。

理性(lǐxìng):指抽象思维得出的深层次认识。

四、字义

关键字义:

1.思想: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实践:指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思想的根源。

3.认识: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五、词语辨析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表面认知,如观察、体验。

理性认识:通过分析、概括得出的深层次认知,如理论、思想。

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化。

2.思想来源vs.思想升华:

思想来源:思想根源于社会实践,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成。

思想升华:在实践基础上,通过理论总结深化认识。

3.理论vs.实践:

理论: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概括,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实践: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菩提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操作员持证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教学会员。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个。曾在《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河南教育》、《青年导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参与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计算机操作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