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XXXX—XXXX

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1/T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周口市淮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新菊、王恒亮、张素娟、张建、胡绍伟、李丽霞、王雪芹、刘莹、邵欣欣、王燕、刘凯、祖均怀、刘军丽、骆倩文、李东、徐翠香、祝校广。

1

DB41/TXXXX—XXXX

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花菜主要防治对象、防治原则、防治措施、施药保护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本文件适用于黄花菜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063复合肥料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NY884生物有机肥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B/T34001太阳能杀虫灯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防治对象

4.1根茎部病害

由真菌、细菌和线虫等病原体侵染黄花菜的根茎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等。

4.2叶部病害

由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侵染黄花菜叶片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4.3地下害虫

为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黄花菜地下部分的粗缩茎、幼嫩次生根、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

2

DB41/TXXXX—XXXX

4.4叶部害虫

主要为害黄花菜叶片和花器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叶螨、蓟马、烟粉虱、蜗牛、蛞蝓等。

5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有效、简易、规范”的防治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结合使用高效、低风险和高选择性化学药剂,将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

6防治措施

6.1农业措施

6.1.1深翻土壤

黄花菜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在冬前和收获结束后分别深耕深松土壤20cm~30cm,结合培土进行深耕深松,可断根促进新老根系更新,除草及降低病虫为害程度。

6.1.2选用抗病虫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种植适合当地的现蕾集中、高产稳产、品质优、抗病虫品种。

6.1.3适时栽植

黄花菜一年四季可栽植,以4月上旬~5月上旬或9月下旬~11月上旬栽植为最佳,此间温度最适宜幼苗生长发育。种苗修剪以后,摊在地上晾干伤口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消毒,以防止种苗带菌。

6.1.4轮作倒茬

更新复壮后选择新的地块栽植,禁止重茬栽植,避免地下害虫暴发危害。

6.1.5合理密度栽培

以宽窄行或等行距栽植。宽窄行栽培,宽行90cm~100cm,窄行50cm~60cm,株距10cm~12cm,条栽6000~7500株/亩;或等行距栽培,行距90cm~100cm,株距7cm~10cm,条栽5500~7500株/亩;栽植深度以7cm~10cm为宜。病害多发地区,降低栽植密度,行距增大至1m增强通风透光能力、增强植株抗逆能力,抑制病害发生、蔓延和危害。

6.1.6合理更新复壮

栽植5~7年后,可部分或全部更新复壮。可在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移除1/3的老株,2~3年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密度过大的地块可隔行或隔丛移除;在移除老株后形成的空穴中回填适量肥土。年久衰老、产量大减的园地应彻底更新,移除全部老龄株丛,重新深翻土地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