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开发基础-PPT-第六章.ppt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地质开发基础-PPT-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第一节油气藏分类概述

第二节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第三节地层油气藏

第四节岩性油气藏

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件、遮挡条件,烃类相态等方面的差别很大。为了便于研究和指导油气田勘探,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上百种分类方案。

油气藏的分类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科学性

充分反映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成条件、各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实用性

能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比较简便实用。

;第一节油气藏分类概述;1、按产量大小

高产油藏:100t/d中产:10~100t/d低产:2~10t/d

2、按油气藏形态

层状油气藏:油气呈层状分布,如背斜油气藏。

块状油气藏:油气呈块状分布,如古潜山。

不规则油气藏:分布无一定形态,如断层油气藏。

3、按烃类组成

油藏、油气藏、气藏、凝析气藏;第一节油气藏分类概述

第二节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第三节地层油气藏

第四节岩性油气藏

第五节水动力油气藏;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

1、定义: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的油气聚集。

2、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面积小;常伴有断裂(图6-1)。;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剖面图

主要分布在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我国西部盆地以此类为主。;石油沟气田构造图及剖面图;2021/4/9;(二)基底升降(隆起)背斜油气藏

1、定义: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聚集。

2、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3、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

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沙特)。

。;第二节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2021/4/9;(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1、定义: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2、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这种构造也有人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3、特点:形态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闭合度和幅度下大上小,两翼倾角下大上小。

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的孤岛及孤东油田。主要分布在地台区。;2021/4/9;(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1、成因:由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中,坳陷内可堆积巨厚的盐岩、膏岩和泥,它们在地下高温、高压下一般呈较强的塑性。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或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蠕动,可在上覆地层薄弱地带发生底辟上拱,使上覆地层发生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2、特点:是背斜轴部往往发育地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陷落,断层将其复杂化。甚至有的在宏观上呈背斜形态,但具体到油气聚集单元往往已没有完整的背斜圈闭,而是被断层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