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水遇冷以后(教学课件)-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pptx

4.水遇冷以后(教学课件)-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水遇冷以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内容总览

CONTENTS

核心素养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01

02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03

科学观念

04

※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重点

※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难点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核心素养

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有露水时的气温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那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探究新知

一般我们见到露水都是清晨时分,比如在植物的叶子或花瓣上,常常能发现晶莹剔透的露水。这时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露水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凝结在地上或物质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无光照,地面或物质的表面逐渐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也随着降温,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物质的表面就会有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如果此时的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物质上会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水)。如果温度低于0℃,可能会出现冰露或霜。

探究新知

露珠

探究新知

活动二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

1.实验过程。

探究问题:水蒸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材料:铝箔纸、水、烧杯、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温水,用铝箔纸包住烧杯口,并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探究新知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3)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我们能观察到有“白气”从小洞冒出来,玻璃棒上有水滴流下来。

实验结论:水加热后会形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探究新知

2.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水加热后,铝箔纸洞口会出现很多水蒸气,而玻璃棒的温度比较低,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从而附着在比较凉的玻璃棒上。

3.凝结。

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

探究新知

“水蒸气遇冷”演示实验

探究新知

活动三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体积变化

1.观察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探究问题: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和体积是如何变化的?

实验材料:试管、水、温度计碎冰、盐、烧杯、笔。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温度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

探究新知

(2)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加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时为止。

(3)观察试管中冰面的位置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下降,体积变大。

探究新知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发现,在碎冰中加入盐,能制造更低的温度,所以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会随着烧杯中碎冰温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一直到试管里的水结成冰。但在温度达到0℃时,会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变化,这是因为冰水共存状态需要时间来改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只有当水完全结冰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

实验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探究新知

2.把下图中的点连成线,即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探究新知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水的温度逐渐下降,从室温快速下降到0℃,到0℃时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冰水共存,当水完全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

探究新知

活动四用凝结或凝固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盛冰的瓶子温度比较低,瓶子周围的空气中有水蒸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水珠挂在瓶子外壁。

探究新知

2.屋檐下挂满冰凌。

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就会由液态变成固态。屋檐下的冰凌就是房顶的雪融化后,在流下或滴下的过程中凝固形成的。

探究新知

3.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会膨胀。水缸里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加上水缸的材料在寒冷的条件下比较脆,使得水缸被胀裂。

探究新知

4.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冬天,眼镜的镜片在室外环境下,温度比较低,当进入室内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形成了水珠,出现了凝结现象。

探究新知

5.瓶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

这种现象与水缸裂开类似。瓶里的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体积变大的冰向外挤压瓶身,瓶子会变得鼓胀。

探究新知

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

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0℃时,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