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深基坑的专项方案审查
一、工程概况
1.1.深基坑工程基本信息
(1)深基坑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为新建的综合体项目配套地下车库,基坑深度约6.5米,长宽尺寸分别为80米和60米。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砂土,地下水位较浅,对基坑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毗邻住宅区、学校等重要设施,地下管线密布,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多种类型。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划。
(3)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并配合内支撑系统。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为0.8米,深度约7米,内支撑系统包括钢支撑和钢筋砼支撑,以适应不同土层的力学特性。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显示,基坑区域土层自地表向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土、砾石层。粉质粘土层厚度较大,具有较明显的流塑特性,对基坑的稳定性构成了挑战。砂土层含水量较高,易发生流砂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2)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基坑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且随季节变化较大,对基坑的稳定性及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勘察资料表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侵蚀性,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相应的防护措施。
(3)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基坑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5g。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设计时需考虑地震作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可靠。同时,还需关注地震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应急预案。
3.3.工程周边环境及交通状况
(1)工程周边环境密集,包括居民区、医院、学校及商业设施。居民区人口密集,对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较为敏感。医院和学校对施工安全及环境要求较高,需采取特殊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其正常运营。此外,周边商业设施较多,施工期间需妥善处理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2)交通状况复杂,基坑区域位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旁,日常车流量大。施工期间,需对交通流线进行临时调整,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并采取交通疏导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秩序。同时,考虑周边道路狭窄,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输需制定详细方案,避免对交通造成长时间拥堵。
(3)基坑周边地下管线众多,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在施工前,需与相关管线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明确管线保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线巡查,确保施工安全。此外,对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进行监测,防止因施工造成周边环境破坏。
二、设计计算
1.1.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1)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系统,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其设计厚度为0.8米,深度达到7米,以确保足够的抗渗性和整体稳定性。墙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采用钢筋笼加固,钢筋直径不小于28毫米,间距不大于200毫米。
(2)内支撑系统分为钢支撑和钢筋砼支撑两种,钢支撑采用φ600毫米×10毫米的H型钢,间距为1.5米,与地下连续墙及钢筋砼支撑焊接连接,确保整体结构的协同工作。钢筋砼支撑则设计为φ600毫米×600毫米的方支撑,间距为2.0米,以增强支撑结构的刚度和抗弯能力。
(3)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墙身厚度、钢筋配筋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针对地下水控制,设计了一套完善的降水系统,包括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干燥施工。此外,对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及施工监测等均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2.地下水控制设计
(1)地下水控制设计针对基坑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状况,采用了综合性的降水方案。主要包括井点降水和管井降水两种方式,井点降水系统设置在基坑四周,形成闭合的降水井群,以有效降低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管井降水则针对局部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层渗透性较强的区域,通过设置管井进行集中降水。
(2)井点降水系统设计时,井点间距控制在2.0米至3.0米之间,井点深度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层渗透性确定,一般不低于8米。管井降水井深可达20米以上,井径通常为0.6米至1.0米,井壁采用钢筋砼或钢制井管,确保降水效果。
(3)地下水控制设计还考虑了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管井堵塞、井点失效等,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备用井点系统的设置、临时抽水设备的准备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避免对施工进度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对降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影响等,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估,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3.3.基坑开挖及支护监测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