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传递——接受、引导——发现的教
学模式为指导;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等为目的;在
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体理论作为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
段;以教师讲述和小组活动讨论为方式;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阐述
课标要求: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
新成就。本课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专题课,时间跨度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涉及范
围包含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中外交流,范围广、内容多,同时这段历史中的思想文
化等发展与当时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注重对之前课程已学
习过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调用。在对课堂知识呈现的时候,切忌做成课堂知识的堆砌,而应适
当放手,对课堂内容做出取舍,可以交由学生完成的都可以不必赘述,。因此在本课的课堂设
计上,如何将偌大的容量精简分钟的呈现,是本课需要精心设计之处。
基于此,需要学生在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和隋唐建立、隋唐盛世的基本史实基
础上,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理解何以彼时能够形成泽被中外,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并
在通过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中外交流等内容的具体学习中归纳各方面发展呈现出的
特点,以及得以发展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对教材有充分的把握,将教材的文字、图片、史
料充分运用起来的话,可以起到拓展课堂效果的作用。
2、本课立意
本科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新成
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突出这一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这一时
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3、知识点逻辑关系
本课有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
为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以及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并列关系。但教科书
将“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置于第一子目,诚然是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儒学危机,但更重
要在于体现儒学强大的生命力,在面临冲击之下总是拥有着不断更新、发展的能力,这样强
大的生命力才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典型的特征,且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仅止于思想,
在文化、科技、对外交流方面都能看到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串联。
4、教学重点阐述
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5、教学难点阐述
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刚入学的学生,经过义务阶段已经学过的《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盛唐气象》、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几课,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书法、绘画、石窟雕塑,唐代诗
歌、中外交流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因此,本课教学侧重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儒学、道教与
佛教的发展”这一子目,对于初中已学的内容关键在于梳理其发展脉络,点明文化成就呈现
出的特点,以及能够取得此番成就的原因所在。且,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
解了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变迁、制度变革、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为本课的学习奠定
了一定的基础。故而本节课的整体难度来说,并不算高,多处知识点在课堂中可以适当放手,
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整合和取舍,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能。
当然,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不太受重视,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是比较
欠缺的。另,受限于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不足,对第一子目的分析、归纳、总结、阐述的
能力还待继续锻炼。故而在对一些史料的分析上教师教注意引导,尤其是第一子目中所言及
的佛教和道教关注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儒学却稍显欠缺这一点上,是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
实际上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课堂主要需要传达的思想就是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世界领先等
特点,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渲染,口号性的赞扬应该建立在充分的论据之上,让学生
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美。
本课是文化史内容,相对第7课所述制度史而言,难度不大。比较而言,第一目“儒学、
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儒学、道教与佛教三者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
期的发展很难分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始终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审计与监督机制实施路径.docx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直接工程费估算表.xls
-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课件.ppt VIP
- 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之1:“3术语和定义”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写2024B1)).docx VIP
- 医患沟通技巧.pptx VIP
- 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的质量管理.doc VIP
- 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3篇范文.docx VIP
- 2024年中国干细胞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docx
- 《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换电场(站)安全技术要求》.docx
- 广告牌改移拆移迁移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