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欧阳竟无与“唯识古、今学”20世纪汉语唯识学史探微
在20世纪唯识学史上,“唯识古、今学”之说首先是由欧阳竟无提出来的,但其论述始终局限于汉语佛学文献,且对唯识古学和今学的辨析依附于其“法相、唯识分宗”的论断。欧阳竟无的弟子吕潋对“唯识古、今学”的观念做了系统的文献学分析和教理分析,将“唯识古、今学”建立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论断。吊诡的是,欧阳竟无的“唯识古、今学”本是以玄奘译籍为基础提出的,其论析处处贬斥真谛译籍及其学说,吕潋的“唯识古今学”却批判地分析了玄奘译籍及其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吕潋是欧阳竟无佛学的批判的继承者。
[关键词]玄奘;唯识古今学;欧阳竟无;吕潋
丁海虎(1979-),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中国哲学。(江苏南京210093)
20世纪初,欧阳竞无提出“法相、唯识分宗”的论断曾经引起晚清知识界的赞赏、“惊怪”、“驳议”等种种不同反应,影响十分广泛。吕激是著名佛学家欧阳竟无弟子辈中最杰出的学者,也是当代著名佛学家,其“唯识古、今学”之说也曾得到现当代知识界的热忱回应。程恭让曾指出:“吕澂不仅从欧阳继承了佛学思想发展流变的观念,以理性精神治理佛学的观念,更直接继承了欧阳分宗说在探明《瑜伽》学系思想源流刚面的创造性成果。吕澂的唯识古、今学观念,同欧阳的法相、唯识分观念,可谓一脉相承。”实际上,从现存文献来看,唯识古、今学之说最早的提出者乃是欧阳竟无本人,吕澂的贡献是将这一论断系统化、学理化并独立于欧阳竟无的“法相、唯识分宗”说,从而为分析批判玄奘系唯识学奠基。值得指出的是,吕激的“唯识古、今学”是指向玄奘系佛学批判的,而欧阳竟无的“唯识古、今学”却是以对玄奘系译籍的绝对信任为基础的。
欧阳竟无的“唯识古、今学”之说几乎是与“法相、唯识分宗”说同时提出的。
1922年7月,欧阳竟无在支那内学院开学时以《唯识抉择谈》为题公开演讲唯识学,纲领为“十抉择”。其中第十“抉择法相谈唯识”云:“法相赅广,五姓齐被;唯识精玄,唯被后二。详见他叙,此姑不赘。(《瑜伽论叙》十义、《真实品叙》六义,参看。)法相摄阿毗达摩全经,唯识摄《摄大乘》一品;法相摄十二部经全部,唯识摄方广一部。”由此可见,欧阳竟无“法相唯识分宗说”的意图是将全体佛学与唯识学系区别开来,这是他早期佛学思想的基本进路,这一进路在1917年完稿的《瑜伽论叙》已逐渐呈现。
《瑜伽论叙》即《瑜伽师地论叙》,是欧阳竞无贡献给近代汉语唯识学界的经典之作。《瑜伽论叙》内容共四部:一是五分叙事,《瑜伽师地论》五分(本地分、摄抉择分、摄释分、摄异门分、摄事分)内容提要;二是十要提纲,分析法相、唯识十义差别为其重心;三是十支畅义,以法相、唯识分宗为纲,确定瑜伽行派唯识学经典“一本十支”的各自学系归属,其中《百法明门论》、《摄大乘论》、《分别瑜伽论》、《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五支形成唯识宗,《大乘五蕴论》、《杂集论》(糅《集论》而成)、《辨中边论》三支开法相宗,《大乘庄严经论》、《显扬圣教论》为二宗示广义,无具体归属;四是十系广学,梳理唯识学谱系(源流),判定自弥勒、无著、世亲、陈那、护法以至于真谛、玄奘及奘门弟子的地位和要籍。从20世纪汉语唯识学的研究来看,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叙》的创新就在于提出“法相唯识分宗”说。值得指出的是,《瑜伽师地论叙》对唯识学进行横向理论分析的同时,也注意对不同理论系统做纵向分析,如谓“古阿毗达摩言境多标三法,今论(《瑜伽师地论》)言境独标五识身地、意地,是故今义是唯识义,古义是法相义”云云,易言之,分别法相和唯识还有分别古义和今义的意蕴。
《真实品叙》即《瑜伽真实品叙》完成于1921年中秋,《真实品叙》十义的第四义特别阐明“法相、唯识非一”,而该叙初发端即对“法相、唯识分宗”作了阐述:“唯识阶梯《百法》,法相则有《五蕴》。唯识根底《摄论》,法相则有《中边》。唯识张大《成唯识》,法相则有《杂集》,资粮探讨,固具备欤。然《楞伽》八识二无我,《百法》诠之,赅简圆明,如观掌中魇摩勒果。《楞伽》五法三自性,五蕴阙如。必如《百法》方便善巧,馈饷有情,唯有《瑜伽》本地、抉择《真实品》文,庶乎其近。”《瑜伽真实品叙》与《瑜伽师地论叙》相比,论述更简洁,二者在经典归属问题上的论断并无出入。实际上,早在1916年,欧阳竟无的“法相唯识分宗说”已经形成,上述经典归属也已经划分完成。1916年中秋,欧阳竟无汇集《百法明门论》基注、光疏以及《大乘五蕴论》安慧《广论》为一册并撰《百法五蕴论叙》,将“相宗六经十一论”一分为二,其中《瑜伽师地论》统摄二门,建立以为“一本”,其余“十支”,《百法明门论》、《摄大乘论》、《分别瑜伽论》、《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五支形成唯识宗,《大乘五蕴论》、《杂集论》(糅《集论》而成,不别立《集论》支)、《辨中边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