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矿床实习报告
概述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是中国著名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流体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地质构造活动与矿床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背景
2.1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
安徽铜官山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10km。区内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是主要的矿区。该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裂等。这些地质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2.2地层与岩石
安徽铜官山地区的赋矿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这些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结构。在研究区内,矽卡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组成,这种岩石在区域内广泛分布,对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矿床特征
3.1岩体侵位特征
安徽铜官山地区的岩体侵位特征表明,该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研究发现,该地区的石英闪长玢岩是由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这种岩浆活动导致了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变化,进而影响了矽卡岩的形成。此外,岩体的侵位特征还揭示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复杂性,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
3.2矽卡岩矿化分带特征
通过对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矿化分带的研究,发现矽卡岩矿化主要分布在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这一地区由于受到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了多期次、多阶段的矽卡岩矿化过程。从早期的矽卡岩矿化到后期的矽卡岩矿化,矿物组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复杂性和连续性,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
矿物组合变化规律
4.1主要矿物成分分析
在安徽铜官山地区的矽卡岩中,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石英作为最常见的矿物,占据了硅酸盐矿物总量的大部分。长石则以正长石和斜长石为主,这两种矿物在矽卡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黑云母则作为一种含水的硅酸盐矿物,在矽卡岩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矿物成分的组合及其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特点以及矿物质迁移和富集的过程。
4.2矿物组合变化规律
通过对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中主要矿物成分的分析,发现矿物组合的变化规律与地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矽卡岩矿化阶段,石英和长石的比例较高,而黑云母的含量相对较低。随着地质构造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增强,黑云母的含量逐渐增加,而石英和长石的比例则相对减少。这种矿物组合的变化规律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矿物质迁移和富集的过程。
矿床成因分析
5.1矽卡岩矿床成因理论
根据现有的地质学研究成果,矽卡岩矿床的成因理论主要包括矽卡岩建造说和矽卡岩-火山沉积盆地说。前者认为,矽卡岩矿床是由富含镁、铝等元素的碳酸盐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后者则认为,矽卡岩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沉积物在后期遭受高温高压的影响下,部分熔融形成矽卡岩矿床。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地质构造活动对矽卡岩矿床形成的重要性。
5.2安徽铜官山矿床成因分析
安徽铜官山地区的矽卡岩矿床的形成与上述两种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特别是中生代岩浆活动的频繁发生,为矽卡岩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高温高压环境。其次,该地区的赋矿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栖霞组与中石炭统黄龙组,这些地层的岩石性质和化学成分为矽卡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可以推测安徽铜官山地区的矽卡岩矿床主要是由高温高压下碳酸盐岩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同时,考虑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特征,矽卡岩矿床的形成可能还受到了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如火山活动等。
构造活动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6.1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等构造活动
安徽铜官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不整合和接触带等。这些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断裂活动使得岩石易于发生变形和破裂,为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褶皱活动则改变了岩石的形状和结构,有利于矿物质的聚集和保存。不整合面的存在为矽卡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界面条件,使得不同时期的岩石能够相互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接触带则是不同岩石或矿物之间的过渡带,也是矿物质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区域。这些构造活动共同作用,促进了矿床的形成和发展。
6.2构造活动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通过系统分析安徽铜官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可以发现这些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断裂和褶皱等构造活动为矿物质的迁移提供了通道和场所,而不整合面和接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议程7篇.docx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pdf VIP
- “双通道”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pdf VIP
- 某某学校介绍PPT模板.pptx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高级英语听说》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56).docx VIP
- 六安市霍邱县2024年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VIP
-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 VIP
-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 VIP
- 调试、试运行与移交管理方案.pdf VIP
- 焊接工艺规程WPS制定及相关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