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国学经典传承新探.pdfVIP

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国学经典传承新探.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软实力语境下的国学经典传承新探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经典则是中国文

化软实力的基石。国学具有民族性、包容性、现实应用性,其核心经典的生成早

于任何文化流派。国学经典又是国学应用的结果,其文化指向受时代、意识形态

的影响。国学经典传承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

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国人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汇聚民族

复兴力量。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体系,实施国学经典传承的策略有很大区

别。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国学;国学经典;民族文化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

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

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让其他人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

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①约瑟夫·奈认为:“国家的软实力有三种资

源,即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②由于软实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文化来体现,

所以文化和文化力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石。我国学者赵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

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能力,以及由此产生

的感召力和影响力”③。近几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风靡国际关系领域

的热门关键词,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总体格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

所体现出来的影响作用丝毫不亚于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有形扩张。在当今

世界,文化软实力正在逐渐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起了各国决

策者的高度关注。

从中华传统文化总体格局上看,国学和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所

在。所以,加强国学经典传承、培育国学精神、传接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撑。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语境下,当代学人以文化担当的无比豪情投

身于国学研究之中,特别是在国学概念探源及近代学人国学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学界相比,国内学界在国学的文化学理论研究、国学经典

内涵的探讨、国学经典传承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等方面,还面临着更待深

入下去的问题。

一、国学及其文化特征

国学最早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周礼·春官·乐师》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

以教国子小舞。”④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产生于中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的近代

社会。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在西方社会的坚船利炮面前,已经腐朽的清政府统治

风雨飘摇。为了抵御外侮、富国强兵,从洋务运动开始,掀起了一股学习西学的

热潮,而相对于西学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就被称为国学。国学最早还被称为“中

学”,比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张之洞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梁启超

的“国学”概念已经相当成熟,1902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

中“多次使用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学一词”⑤,并产生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⑥。

1905年,邓实、刘师培、柳亚子、黄季刚等组织成立了“国学保存会”,高举复

兴国学的大旗。1906年,由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主讲的“国学讲习会”和“国学振

起社”成立,国学概念迅速流行开来。而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辜鸿铭则在中

西文明比较中盛赞国学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称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

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⑦。

国学是指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术文化,它囊括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章

太炎在东京主持的国学讲习会,“讲学科目为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

宋明理学、中国历史”⑧,学术视野甚为广阔。从理论上来讲,国学可以包括中

国古代和现代所有的学术文化,大凡历史、地理、哲学、思想政治、经济,乃至

书画、音乐、医学、术数、星相、建筑等,都可以看做是国学的范畴。2007年,

季羡林先生对国学的民族性进行了界定,指出国学是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应该用‘大国学’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五术

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⑨。

国学的文化特征非常鲜明,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民族性。国学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文化结晶,国学体系的

形成、国学概念的产生、国学在近代以来的应用、近期掀起的国学热潮,都体现

出华夏民族在形成、发展和复兴的过程中对本体学术文化的认同与珍视。国学的

民族性使之成为包括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在内的华夏主体人群的文化认同基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