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
1月期末历史试题
(形式:闭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纸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 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
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 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分封的邢国抵御了北戎的侵扰,从而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出现,排除A项;仅根据对邢国的分封和邢国抵御北戎并不能说明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排除B项;宗法制缓和了周朝内部权力的冲突,但是并未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2.商朝的青铜器多绘有极具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左图);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活画面,如采桑习射,宴飨乐舞,攻战搏斗等(右图)。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贵族阶层的消亡 B.铸造工艺的成熟
C.王权与神权分离 D.人文观念的增强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商朝的青铜器绘有神秘的饕餮纹”可知,商代青铜器铸造受到传统神话的影响;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多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蚕桑之礼、宴享乐舞、水陆攻战等”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题材涵盖宴饮、歌舞、习射、采桑、弋射及水陆攻战等场景,体现了贵族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商周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纹饰变化说明人们对现世的关注增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意识,D项正确;“消亡”一次过于绝对,且该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铸造工艺,无法得出工艺成熟,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与神权分离,排除C项。故选D项。
3.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授课、治学,而且可以入宫廷为官,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司马谈是黄老之言者;此外,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学等诸子百家者不在少数。这说明()
A.“尊崇儒术”并未得到贯彻执行 B.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
C.“百家争鸣”推动汉代思想解放 D.黄老学说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但其他流派的思想也可以进行传播,说明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B项正确;“并未得到贯彻执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黄老思想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初的科举考试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但中唐以后,进士科几乎每次开科内容都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达于吏理可使从政”、“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为主题。这种变化体现了()
A.政府放松了对科举的管理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
C.现实需要促进科举的改革 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开科内容都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达于吏理可使从政’、‘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为主题”可知,中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注重考查实际能力,不再仅仅考查诗赋,所以是现实需要促进了科举的改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考查内容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政府放松了对科举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科举制考查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当时科举考试程序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5.下图为春秋战国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变化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对中华文化发展没有贡献
B.宋朝以后文化发展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明朝南方人才比北方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大湾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