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课时13:碳和碳的氧化物(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pptx

中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课时13:碳和碳的氧化物(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ppt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时13碳和碳的氧化物(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2022年课标解读;;一、基础梳理;二

碳;二

碳;二

碳;二

碳;二

碳;二、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转化成CO2:(1)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C转化成CO:(1)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

3.CO转化成CO2:(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CO2转化成CO: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提醒】

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是易溶于水。

②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

③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属于物理变化。;;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7·广东)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

(2)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头晕气闷,甚至让人神志不清以致死亡。()

(3)干冰就是冰。()

(4)(2019·广东)除去CO2中的CO,可使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6)正常雨水显酸性:CO2+H2O===H2CO3。();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3.用如右图所示矿泉水瓶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应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2023·广州)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5.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利用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聚合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而降解,既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回答6~8小题。

6.塑料属于()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7.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

A.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B.大力推广燃油汽车

C.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8.下列不属于CO2吸收或转化途径的是()

A.光合作用 B.加高烟囱

C.聚合成塑料 D.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重难点突破: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检验

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

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

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

后,同时振荡烧瓶。;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