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旁敲侧击的对话艺术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提出运用旁敲侧击的对话技巧。笔者先论述旁敲侧击对话艺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两大重要作用:一是点拨激思的作用,二是星火燎原作用。文章后面主要阐述旁敲侧击对话艺术常用的三种类型:背景式旁敲侧击,经历式旁敲侧击,文本式旁敲侧击。
关键词:旁敲侧击背景式经历式文本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章节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书中对阅读教学的解释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通过师生对话进行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它既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一言堂”的突破,也是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有效教学手段。可以想见,学生激情洋溢地表达,教师循循善诱地教导,师生情思的触碰,课堂氛围的营造,都是教学对话生动精彩的呈现。
可是现实中,课堂师生对话也遭遇到不可避免的尴尬。被问的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支支吾吾,甚至无言以对;教师站在一旁满怀期待,直至对话在失望中落幕;其余的学生或窃窃私语、或掩口痴笑、或无聊发呆,对话的结果是教师只能自问自答,空怀嗟叹,语文课堂充斥着沉闷枯燥的气息。如此以来,教学中的对话竟成了一种形式,成了灌输式教学的一种装饰,这实在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打破这种僵局?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发起者,不能在学生沉默中或迷惑中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应当采用旁敲侧击的对话艺术,声东击西地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师生教学相长的形成。
所谓旁敲侧击的对话(以下简称“旁敲侧击”),其实是点拔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巧妙地为问题铺设一个平台,创设一个情境,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过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的一书中说道:“在讲课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正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头的‘交集点’上,即意义联系的地方,特别注意监视学生的脑力劳动。”在阅读教学中,旁敲侧击,就是捕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交集点”,开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旁敲侧击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激思的作用。
好的课堂,总是有不断问题生成,学生总是会遇到“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时候。
教师如果能在此时,不急于求成,沉着地思考,运用旁敲侧击艺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必可以转“惑”为“获”。笔者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有一段师生对话的教学场景:
师:“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句话中“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为什么用“贴着”?
生:“贴着”感觉十分形象。
师:不错,能不能说得更明确一些。
生:就是觉得这里用“贴”很准确,不太清楚好在什么地方?
师:我们这一带有一处桴槎山,你游玩过吗?
生(眼睛一亮,来了精神):去过去过,山中有一个桴槎洞,我都进去过。
师:哦!看来你玩得挺嗨!你进洞怎么情形,能为我们大家说一说吗?
生:那洞很狭窄,我和小伙伴们进洞,身体差不多贴着洞壁行走,但是很新奇。
师:我注意到你刚才说进洞用了一个“贴”,现在联系一下文章,能再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用“贴”了吗?
生:原来“贴”是说明当时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洞隙的低矮和窄小。我明白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旁敲侧击,以彼处“贴”启发学生领悟此处“贴”的妙用,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盲区,迈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起到了点拨引导的效果。二是星火燎原的作用。好的课堂,不仅个体受到教师的启发激思,而且群体也会被诱引到学习的热潮当中,这样课堂学生思维不断碰撞、不断提升,教师主导性不断得到体现,师生在教学中也不断成长。旁敲侧击,运用艺术的方式打开教学僵局,将课堂境界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更大的舞台。笔者在《开天辟地》课文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盘古身上的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点拨学生从其他古人作品中写到的人物身上去感受这种精神品质。这一旁敲侧击,课堂顿时“炸了锅”,学生纷纷“卖弄”自己读过的作品。“老师,我看过《女娲补天》,女娲为了不让洪水猛兽祸害人间,不辞劳苦地炼五彩石补天,她就是这样的人。”“《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为了填海,日复一日地用嘴衔来石块,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不懈。”“夸父逐日,不也是坚持奔跑追赶太阳,死了还化成一片树林,造福人类。”……教师通过旁敲侧击,将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一下子被召唤出来。总而言之,教师旁敲侧击既能有效地点拨学生的学习思维,又能点燃课堂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旁敲侧击对话艺术?笔者经过多年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