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关于训诂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好多学者甚至

是大家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写了很多文章。但是,大

部分文章都是用来发现并纠正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错

误。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把

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

知识,而不是严密的考证。利用2014年寒假的一段时

间,本人通过仔细阅读苏教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去

本地中学听课并与其教师交流,从教材、老师和学生

这三个方面,对怎样把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

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材的不足

黄季刚先生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而

这其中又主要包括两大块,那就是以今语解释古语,以

通言解释方言。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就是用今语解

释古语,并且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的解释,可以说,

训诂与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是,教材的编

订虽说是有专家编订,但专家也有主观性,况且各个

地方各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希望教材越来越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完美,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完美,我看了苏教版初

中七八年级的教材,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在利用注释学

习文言文时未免会有这样的问题:

(一)注释过于笼统。

注释过于笼统应该是这套教材文言文中的最大问

题,它有时候注解一个词;但有时候,直接注释一个

短语,例如七年级下册课文《两小儿辩日》注释“东向:

到东方游历”;有时候甚至直接注释一个句子,例如七

年级上册《迢迢牵牛星》注释“纤纤擢素手:伸出细长

洁白的手。擢,拔取,抽出,这里是从袖子中伸出来的

意思”。注释笼统,学生也只是笼统的接受一个意思,

并不能真真正正的了解单个词的意思,也不能了解词

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这些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如若不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文言文越来越困难,给学

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今后文言文的学

习。

(二)当注不注,注也不懂。

“当注不注,注也不懂”也无可厚非,教材不可能

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为文言文学习是对学

生而言的,有的学生可能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

例如,七年级上册《刻舟求剑》并没有为“涉”注释涉”

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消失,意思也与本义有很大的联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系,有的学生就能够理解,有的就理解不了。又如,

八年级下册《马说》中对伯乐的注释:春秋时人,擅长相

马。我在一个班听完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相是什么

意思,为什么读第四声?

(三)术语不清。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今字,通假字,但是教材中

对于这些就简简单单用一个术语“同”,老师又不解释,

导致学生极度困惑。我听课的

文档评论(0)

155****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