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建立起以____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3.春秋战国
(1)早期国家的法律: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2)成文法产生: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______”,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3)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项目;[释概念]德治与法治
(1)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派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2)法治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__”命名。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称“__”,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律令______是最重要的变化。
(1)原因:汉武帝以后________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
(2)影响: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________。;3.唐朝
(1)法律;(2)教化
①提倡礼治,《__________》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②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____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释概念]外儒内法
外儒内法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时期;[拓宽度]朱熹的社会教化思想
朱熹从建立德治政府的角度出发,主张推行社会教化当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正经界,让民众拥有一份土地,富而后教。社会教化应该涵盖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充分利用民间自我教化体系淳化风俗、整饬社会秩序的同时,政府必须肩负起调控的责任,从而构建起基于政治建设与社会改良的立体的社会教化系统。;[史论要旨]
1.先秦出现了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2.汉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3.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传播。;主题一史料实证——德治与法治之争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命令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代表庄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对子产“铸刑鼎”,认为“礼”的尊严在于其不成文,让人日用而不知,提出“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则以“吾以救世”回应叔向的指责。
——根据贺友龄《论法律公示的起源和意义》等整理;材料二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材料三“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摘自《韩非子》;[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鼎”,令国民知道国家常用的法律,代表了法家的治国思想。叔向认为“礼”的尊严在于其不成文。两者的争论焦点是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思想。材料三反映了法家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思想。;[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子产“铸刑鼎”的现实意义,指出叔向与子产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治国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韩非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结论]
(1)现实意义: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以依律量刑,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治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实质:以何种方式“救世”、治理国家。
(2)治国思想:重建礼制社会,以礼治国;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
(3)治国思想:法、术、势结合,统一全国;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君权至上。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讲 中华文明的沉沦与上升——晚清时期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道五代十国 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 第7讲 中华文明的转型与探索——民国时期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