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一统格局下的华夷一家
摘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一统盛世,儒家民族观
“大一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于这一不朽的格局。通过对隋唐时期“华
夷一家”这一儒家思想的认识与学习,深刻体会其指导下统治者所
制定与实施的民族政策,进而了解盛世格局下的民族关系,进一步
理解隋唐“大一统”的民族观。
关键词:儒家民族观;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儒家民族观是指在传统儒家思想观点的影响教化之下,形成的
以儒家学说为指导的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及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也
称夷夏观或古代民族观。
儒家民族观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两汉时期的长足发展至魏晋南
北朝时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并日趋强化。及至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
隋唐时期,各民族长期交往,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与纷争,
同时也经历了空前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夷夏观历经风雨沧桑,其
内涵亦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即传统的夷夏对立观已不再适应时代
的需要,恰恰相反,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儒家民族观日渐深入人
心,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一、隋唐儒家“天下一家”民族观
儒家民族观萌芽于先秦时期的华夷格局,当时“五方之民”以
语言、服饰、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等相区分。(《礼记·王制》有
载:“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
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
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
粒食者矣。”)先贤大儒以“礼分华夏”摒弃这一弊端,强调“华”
和“夏”最主要的是文化的不同,用儒家礼仪区分华夏。但需要注
意的是华夏之分并非绝对是一层不变的,正所谓“中国有恶则退为
夷狄,夷狄有善则进为中国”,华夷之辨只是对一个社会文化发展
水平的认识与区分。[2]
而至汉代,董仲舒、何休等大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确立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地位,“大一统”的民族观从
西汉武帝时起逐渐为世人所接受。而隋唐时期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黄金盛世,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大动荡与纷争,各民
族不断迁徙、杂居、混居,交往交流日益加强,民族之间的误会与
障碍日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民族趋同与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而
隋唐本就是统一的盛世格局,胡汉大迁徙的结果导致汉中有胡、胡
中有汉的民族分布格局。[3]与此同时,自汉而兴的“大一统”观
念已根深蒂固,伴随着隋唐盛世这一历史上空前的大一统局面的形
成,统治者着眼于天朝上国的统治理念,更加倾心于“华夷一家”
的民族观。隋炀帝说:“今四海既清,与一家无异,朕皆欲存养,使遂
性灵。”[4]突厥启民可汗也曾“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5]
唐朝开国之君李渊曾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6]贞观十八年
(644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
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
多,则骨肉不免为雠敌。”[7]贞观二十一年又言曰:“自古皆贵中
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为父母。”[8]其曾自
我评价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
成功过之。”[9]自古历代君王无一不是野心勃勃、雄心壮志之辈,
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文宗也提出了“海内四极,
惟唐旧封;天下一家,与我同轨”[10]的思想。
二、隋唐大一统格局下的民族政策
所谓民族政策是指统治者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而采
取的相关的措施与策略。
总的来说,在这一历史上空前的大一统格局下,隋唐时期的民
族政策呈现出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特点。隋唐时期各民族交往交
流密切,不仅王朝境内各族联系日益紧密,而且周边番邦及海外之
国不断遣使来朝,这也得益于这种空前开放的民族政策。
隋朝虽仅有几十年时间,但两位皇帝特别重视对外联系交流,
不仅不限制与海外周边各国贸易往来,而且大大鼓励对外经济交流
与合作,颁布诸多诏令文件鼓励化外之民远来天朝往来贸易、繁衍
生息。及至唐朝,唐太宗奉行“爱之如一”的民族观,在大一统思
想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对边疆各族的管理与开发,更是被边疆各族
尊称为“天可汗”。统治者抛弃狭隘的“夷夏观”,忽视“夷夏之别”,
强调“以夏变夷”,正所谓儒家所云“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通过和亲政策增强彼此兄弟情谊,并将中原先进的文明传播
到边疆蛮荒之地,通过教化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对于不服从中央统
治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隋唐统治者主要采取遣使招抚并恩威并施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