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布局方案.pdf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布局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布局

1.1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

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

理方针。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

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

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

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

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

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

1.2工程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

定**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

(2)型,主要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

物级别为5级。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海河流域

防洪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意见,

同时结合《**镇整体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古长城河道设计

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为

20年。

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Ⅱ类。

1.3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

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

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

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

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

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

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

防,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

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

理。通过科学配置各项措施,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

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在“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指

导思想下,围绕水资源保护,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

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措施进

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土资源。

(4)协调发展的原则

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

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各小流域水土保持与周边生态环境

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其它各业规划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

种植业规划、旅游规划、水利防洪规划、林业规划、绿色产

业规划等。

(5)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

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

势,加强**县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

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

范工程。

(7)景观多样性原则

针对**县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

境建设应遵循景观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

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1.4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据项目区生态现状及土

地利用结构现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在

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配置

为中心,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相结合,山、水、

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

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1)中山以上地区

实行山区生态林补偿、全面禁牧、圈养的基础上,适度

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

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

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

(2)低山丘陵区

在山麓、坡脚等农业种植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同时在乡镇、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