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比如,劳动者自身因素、生产工具等。
(2)社会经济因素。比如,劳动组织方式、专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3)自然因素。比如,土壤肥力、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1957-2007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指标年份19571975197819901995200020052007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kg)10109671076.214701313.31282.31424.91595.2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kg)21272994148167204218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人)3.43.13.43.83.43.53.84.2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P23。引自:亢志华,陈海霞,刘华周:“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来发展现代农业”,《江苏农业科学》2009(4)。2007年:全国平均—3087.6元/hm21195.5元/人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四、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途径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2)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3)构建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组建技术协会;组建生产合作社等)
(4)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了解几个统计指标:(1)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数我国标准:男性15-60岁;女性15-55岁世行标准:16-60岁(2)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在押犯人-现役军人-无劳动能力的人+不足年龄但参加社会劳动人员+超出劳动年龄仍在从事社会劳动人员(3)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待业人员-16岁以上的上学人员-家务劳动者§7-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1、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至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即:MPL=0时农业部门容纳的就业人数,是农业部门的最大就业量。MPL小于0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7-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2、几种观点:乔根森(D.W.Jorgenson),1961年提出“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基础,农业剩余越多,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达到了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工农两个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收益差。§7-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2、几种观点:最为经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Lewis)于1954年在其发表的“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关于不发达经济二元结构的分析。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7-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01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最低生存费用”(下页图中射线OF上的斜率)。02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下页图中的L2L3),是多余的。03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下页图中的L1L2)。04关于刘易斯观点的进一步的说明:“零值劳动力”(L2L3);“伪装的失业(L1L2)国别户均耕地(亩)中国(2008)6.3印度(2002)25.2日本(2006)17.6台湾(2003)15.9美国(2005)2657加拿大(2004)4500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表现形式积累型剩余:劳动力自然增长引起的那部分剩余结构型剩余:劳动力分别等结构性原因造成的。替代型剩余: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引起的剩余。 季节型剩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引起的。无论何种类型,农业部门的失业多属于隐蔽性失业。§7-2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国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