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历史大二轮复习基础梳理与专题突破专题四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带解析).docx

2025年历史大二轮复习基础梳理与专题突破专题四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带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体系

专题线索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并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线索一: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之后,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家学派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并不断发展演变

线索二: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是实用科技的代表,服务于农耕经济的需要,在医学、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线索三: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社会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世俗艺术是三种主要的类别,适应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

线索四: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灿烂辉煌,向外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

情境设计

通过学术情境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通过社会情境考查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通过学习情境考查古代书法和艺术风格

核心考点

传统文化的内涵;儒家思想的演变;不同时期的文艺特征;古代科技特点

价值导向

社会责任感;厚德载物;人文精神;经世济民;文化自信

备考方向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唯物史观、历史理解的角度关注儒家思想的趋势更新;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特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考向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价值引领1传统文化——从文化融合角度看“百家争鸣”

(2022·山东卷,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解读

知识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能力为重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导向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解读

知识为基

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体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

能力为重

据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觏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据材料“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学家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导向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复兴儒学的目的;从历史解释角度看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从家国情怀角度看理学家的社会担当意识

1.历史理解——儒家思想的趋势更新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

创立与发展

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西汉时期

完善与独尊

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崇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魏晋至隋唐时期

吸收与改造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宋明时期

转型与成熟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明清之际

批判与继承

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2.历史解释——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生观

以人为本

周公:“敬天保民”的思想、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

政治观

民本思想

管子: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仁政”

自然观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道”;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国家观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价值观

崇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