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在学前期,儿童的社会关系变得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2-3岁的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容易接近成人,并且寻求身体的注意,而4-5岁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则通常寻求同伴而不是成人的接受或引起注意的玩具。从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同伴,经常与同性同伴发生联系,互相间面对面的接触增加了。由于儿童使自己的语言适应同伴的水平,因此互相间的交往也更加有效。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共同努力,更有效地协调他们的活动,常常成功地合作解决问题。(三)学前期同伴关系的特点在3-4岁之间,依恋同伴的强度和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单独游戏减少,群体游戏增加。象征游戏更加复杂,包括更多的角色,尤其是家庭成员的角色,情节就围绕着这些角色编排。第四节儿童的性意识与性问题一、性意识的觉醒(一)性别概念的发展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的发展(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性别角色期望、性别角色规范(三)性别化行为模式的发展与性别相符的活动倾向和行为表现二、儿童的性问题和性行为(一)性别概念的发展儿童的性别概念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它们的出现时间是有所区别的:性别认同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认定出现年龄最早,大概是2-3岁性别稳定性儿童对人一生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大概是3-4岁性别恒常性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如发型、衣着)和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认识大概是6-7岁性别角色观是指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认知和理解。——男的应该干什么,女的又应该干什么儿童在3岁时,就具有了相当多的关于社会对男性、女性的期望的知识,形成对性别行为模式的认知和理解。性角色的规范是从幼儿开始就点点滴滴地灌输而逐渐形成的。孩子从赞许或批评中逐渐懂得了怎样做才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12(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三)性别行为模式的发展性别化行为模式是指与性别相符的活动倾向和行为表现。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使得儿童的性别化行为也得到发展。他们喜爱社会期待他们的性别所从事的活动和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表现出与此相符的行为。2岁左右儿童会选择适合自己性别的玩具和游戏。女孩就可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是与吵吵闹闹的男孩玩。3岁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是女孩为伙伴4岁半儿童与同性别同伴在一起玩的时间是异性别同伴的3倍6岁半儿童与同性别同伴玩的时间与异性别同伴的比例是11:1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素质——自然基础、生理基础性染色体决定生理性别,决定男女性腺的形成和性激素的分泌Eg.“双性人”的困惑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性别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的、最初的、最有力的影响对孩子性别角色期待——姓名、服装、玩具、行为表现……Eg.男孩贱养男孩?女孩?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态度——重要作用幼儿男教师为什么如此畅销?社会文化——间接影响Eg.男女平等思想、新婚姻法大众传媒——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儿童的性提问二、学前期儿童的性问题与性行为(一)儿童的性提问学前期的儿童随着好奇心的发展,开始对与性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向家长提出一些似乎“少儿不宜”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生下来的?为什么我有小鸡鸡,而×××却没有?爸爸妈妈昨天晚上做了什么?为什么我站着尿尿,而×××却没有?传统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P209应该怎么做?人体界限、暴露身体、性角色、窥视他人裸露的躯体、自我刺激(自慰行为)……儿童的性行为在幼儿园内经常发生儿童的性行为01自乐式性游戏:抚弄阴茎和用手刺激阴蒂比较常见友爱式性游戏:互相查看同伴的身体,借游戏了解同伴的不同(娃娃家游戏)探究式性游戏:eg.站着尿尿的小女孩儿童的性游戏02(二)自我体验的发展3岁左右儿童的自我体验产生,此时个体的愉快、愤怒往往是生理需要的表现,而委屈、羞愧等则反映了他们的社会性体验。4岁左右产生真正的自我情绪体验。不同类型的自我体验的发展顺序是不一致的,其基本发展方向是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5-6岁儿童已具备基本的自我体验,逐渐产生社会性的自我体验,如委屈、自尊、羞愧等等。其中,自尊这种自我体验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自控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进而逐步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但这种自控能力与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情感、气质类型、行为方式特征等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幼儿的大脑皮质兴奋机制比抑制机制占优势,因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低,行为带有明显的冲动性。
文档评论(0)